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丰两优1号”制种稻九成严重减产 专家称天气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0-04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65
 

农业部门调查称高温低湿天气导致该品种结实率显著降低

  平远县八尺镇是广东有名的水稻制种区。每年这个时候,2000多亩制种水稻已是谷穗金黄,结实饱满。然而,今年该镇九成制种水稻至今不开花、不授粉,谷粒空瘪无浆,结实率仅20%左右,亩产50-100公斤;10%稍微轻些,亩产125-150公斤。看着这些即将失收的水稻,村民们非常焦急。

    八尺镇九成稻谷瘪壳

  9月29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八尺镇楼前村委会稔田村看到,连片的丰两优1号水稻长势良好,部分父本即将成熟,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可是,与父本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母本稻穗多为空瘪,只见青绿稻叶不见穗粒。一根200多个谷粒的稻穗,现在只有30多粒是饱满的,其它都是瘪壳。

  村民黎敦远告诉记者,稔田村共有250多亩制种水稻。一般情况下,9月底母本谷穗开始成熟,国庆节后就可以收割。但是今年母本竟然连花都不开,即使有少部分开了,也很零散,无法完成授粉,到现在还是干瘪谷壳。据八尺镇农技站朱站长介绍,全镇已有2000多亩制种水稻受到影响。其中,90%的水稻受害较重,结实率20%左右,亩产50-100公斤;10%稍微轻些,亩产125-150公斤。据悉,往年制种一般亩产可达到250-300公斤。村民黎敦淼说,按照往年,每亩收入2400元不成问题,但今年估计400元都不到,“亏惨了”。据当地农业部门初步统计,今年稔田村损失至少50万元。

  “制种无非跟气候、技术和品种有关。今年的气候跟往年大体一样,所以气候因素可以排除;村民都是20多年的老制种户,而且还有公司专门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种植技术也不会有问题。我们怀疑是种子有问题,不然也不会所有田都没收成。”不少村民这样认为。

  黎敦远表示,他们村这些年生产使用的亲本都是“F优1”品种,来自合肥丰乐种子有限公司。据了解,合肥丰乐种子有限公司将业务授权给制种队即业内所称的“大老板”,然后“大老板”又分给各村的几个“小老板”,“小老板”再把谷种卖给村民,村民收成晒干后,再以7.6-8.2元/公斤卖给种子公司。种植期间,种子公司派几名技术人员常驻八尺镇,基本上每周都会下村指导。

  “往年的制种水稻母本产自海南,都没有出现过问题。但是,今年的母本来自安徽,产地不一样,不适应平远本地生产。”“自从水稻不开花后,技术人员也近两周没来看过,估计是不敢来了。”村民们围着记者不停地说。“稔田一个小地方就损失50多万元,不是小数目。晚造水稻收成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民半年的辛苦劳动不能就这样打水漂。”

    调查结果归因于天气

  9月21日,平远县农业局获悉此事后非常重视,迅速组织种子站技术员以及梅州市水稻评审专家前往八尺、仁居、河头、中行等镇调查。近日,《关于平远稔田杂交水稻制种减产原因的分析调查》报告出来,初步判断该县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偏低,缘于今年9月上旬持续高温低湿、干燥、强光照的气候条件下,母本不开花,即使开花授粉也难于完成受精过程,造成结实率低。

  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晚稻制种组合丰两优1号为广占63S(母本)×9311(父本),在平远不同地点、不同的播插期、不同的栽培技术造成产量不同。中行镇的仲石、快湖,产量可达175公斤/亩;八尺镇的冷底田,由于周围是山,山坑田生育期明显延长,亩产量在225公斤以上;楼前村稔田、邹坊田段地势开阔,产量低至100公斤/亩,甚至为50公斤/亩。

  调查组组长、原广东省农作物(水稻)评审专家、梅州农业中专学校校长李伟平高级农艺师认为,由于广占63S母本是光温敏核不育系,耐热性差,在高温、低湿、强光等条件下,其不育性更显特别。今年9月2-10日抽穗扬花期间气温偏高,日平均气温达29.1℃(最适温度28-32℃,空气湿度75%-85%),比历年同期稍高1.8℃;空气湿度低于50%,持续光照较强、蒸发量大,十分不利于杂交水稻制种授粉受精,这是造成今年制种普遍减产的主要原因,基本排除栽培措施、制种技术等人为因素。

  八尺镇楼前村支书肖红森告诉记者,目前村民已将情况向合肥丰乐种子有限公司反映,但是该公司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9月30日,南方农村报记者致电合肥丰乐种子有限公司负责杂交水稻生产制种的张正祥副经理。他表示,此事直接关系到合作制种农户的利益,公司会尽快召开股东会议商量解决办法,肯定会给农民一个合理的答复。

  不过,平远县农业局种子站陈玉远站长强调,补偿方案应该在水稻成熟收割前出来,否则很难向农民交待。

  目前,平远县农业局已召开了相关农业站站长、各制种代理商以及部分制种大户的会议。一方面挨家挨户统计田间受害水稻面积、评估产量,另一方面加紧与制种商协商出台补偿方案。

  南方农村报   作者: 揭育聪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