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从饥饿到吃饱吃好 我国水稻育种三次突破带来的巨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8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500
 

    有人说:“饭”字拆开,无“食”则“反”;“饱”字,“包”而有“食”。如今,中国人能够普遍吃饱饭,应该说:一靠邓小平,一包就灵,土地承包到户干劲大;二靠袁隆平,种子创新,杂交稻种产量高。 
    笔者从农半个世纪,研究水稻良种40余年,亲历了这个巨变。从上世纪50年代整理农家品种起步,60年代水稻高秆改矮秆,70年代常规稻改杂交水稻,90年代以来的超级稻研究与应用,这三次水稻育种的突破,终于使中国自产粮食基本保证了口粮供应。这条中国“稻路”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 
    建国初期的福建,百废待兴,经济落后。1957年,本人从龙岩农校毕业后,分配到闽中尤溪山区工作,亲身经历了尤溪人民三次历史性变革:从解放初期的“糠菜半年粮”,到60年代的“地瓜米加糙米饭”,解决人民大面积饥饿的问题;70年代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接着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土地承包,解决了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前“地瓜加米饭”

    1949年,尤溪人口14万,粮食总产量只有3.5万吨,其中稻谷产量3.3万吨,单产仅74公斤,人均225公斤,种田的人吃不饱,农民“糠菜半年粮,松明当灯照,火笼当棉袄”,生活贫穷潦倒。通过整理农家品种、高秆改矮秆,实现了株型育种的突破,我省先后选育推广矮脚白米仔、陆财号、矮脚南特号、珍汕97、红410等矮秆良种,加上农村合作化运动,发挥集体的优越性,推进“三改三扩大”的“科学种田”,我省粮食单产由解放初期的三四百斤,提高到60年代的亩产五六百斤。 
    但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浮夸风盛行,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狠抓阶级斗争,敌我矛盾扩大化,严重挫伤科技人员创造性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正所谓“老吃大锅饭,干饭变稀饭,谁也不想干,队长年年换”,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直到改革开放前,尤溪人仍过着“地瓜加米饭”的生活。      

    杂交稻奇迹:缺粮县成了卖粮县      
    1973年,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首的科学家,挑战“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经典遗传学理论。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协作攻关,于1976年率先在世界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取得了由常规稻到杂交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突破。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获1981年国家特等发明奖。
     杂交水稻选育成功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使我国粮食生产来了个大飞跃,我省粮食生产从“跨纲要”到“超千斤”。到1998年,尤溪县粮食总产22.49万吨,是1949年的6.4倍,人口增加到42万,水稻亩产达427公斤,人均占有稻谷427公斤,不但解决了温饱,每年还卖余粮2.5万吨,成为全国、全省的商品粮基地县。      
    超级稻破解“四大难题”    

    进入80年代后,全世界常规稻、杂交稻产量均徘徊不前。1981年,日本最早提出水稻超高产育种。1994年,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新株型稻”,“超级稻”研究引起世界各产稻国的极大关注。 
    袁隆平针对我国杂交水稻从品种间杂交到籼粳亚种间杂交转型育种突破中遇到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充实度差、容易早衰等“四大难题”,倡导“中国超级稻育种”战略。1996年农业部组织实施这一科技项目。1997年4月,“中国超级稻”专家委员会成立,同时召开了项目评审会议,之后,超级稻写入了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超级稻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从而大幅度提高稻谷产量。自1998年以来,农业部确认了69个超级稻品种,这些新品种、新组合百亩片单产均达700-800公斤的潜力。据统计,“十一五”以来,经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到2.19亿,其中2008年全国超级稻品种推广面积8342万亩,占全国水稻面积的19.2%,较2005年增加4505万亩。2008年,农业部确认的61个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区平均亩产583.3公斤。
    科技伟力:用种小省成为全国育种大省     
    福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最少,是用种小省,但却是育种大省。杂交稻育种、制种、栽培领域多项世界纪录都是“闽人创造”。 
    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当时在三明市农科所)20多趟赴海南岛育种,1981年选育出了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汕优63,到1990年种植面积突破1亿亩,1983年至今已在全国累计推广10亿亩,增产稻谷700多亿公斤,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达1100多亿元,创中国水稻组合推广面积最大、使用年限最长、增产稻谷最多、社会效益最高的奇迹,被育种界公认为“杂交稻皇冠”,被誉为“明星稻”,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后,谢华安又不断突破水稻育种研究疆界。他主持选育的Ⅱ优明86、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特优航1号4个组合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在云南永胜涛源乡、尤溪县西城麻洋村等地试种,多次打破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2007年,谢华安选育的II优航2号,创造超级再生稻全年双季平均单产1517.91公斤的高产纪录。 
    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地处偏远的管前镇,却在世界杂交水稻的大舞台频频出彩,取得杂交水稻不割叶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和超高产杂交稻选育及光身杂交稻研究三项国际领先成果。本人主持选育的Ⅱ优6号、Ⅱ优28、Ⅱ优4886三个品种,于2004、2005、2006年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超高产水稻科技示范场,连续三年现场验收1亩以上,创单产1219.9公斤、1229.97公斤、1279.7公斤的水稻世界单产新纪录。2007年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和“连续最多年培育高产水稻的人”称号,2008年再获“第十届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等吉尼斯“三大奖”,夺得稻田奥运会的“三连冠”,是我国水稻育种界唯一享此殊荣的水稻育种科技工作者。
    从1991年起,谢华安选育的汕优63、Ⅱ优明86、Ⅱ优航1号和三明市农科所选育的Ⅱ优1273等品种9年刷新再生稻世界单产纪录。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张书标博士选育的嘉糯Ⅰ优6号于2008年在云南永胜涛源现场验收1.12 亩,创单产1111.02公斤世界糯稻单产纪录。 
    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把现代良种科技工程作为发展农业生产主要工作来抓。我省“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建立了48个新选育杂交稻新组合和水稻新品种重点示范基地,从1991年到1998年示范推广面积6953.36万亩,增产粮食约达350万吨,对解决“汕优63”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出现“抗性减弱,优势降低”和早籼稻“不高不优”的接班问题起了很大作用,保证了我省粮食生产稳产高产。 
    福建人在杂交稻制种环节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先后主持承担了福建省科技厅下达的《杂交水稻不割叶不剥苞高产制种新技术的研究》和《杂交稻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采取超高产制种技术策略与化控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借助调花灵、花时剂、增产灵“三级火箭”威力,达到“不割叶,不剥苞,花期相遇,花时吻合,青秕谷少,省工节本,产量高,质量好”。制种亩产由原先30公斤(60斤),到现在实现大面积制种单产300公斤,最高制种单产451.46公斤,为世界制种单产之冠,“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获省政府1988年粮食丰收奖二等奖;“杂交稻不割叶不剥苞超高产制种配套新技术”荣获国家和福建省星火科技三、二等奖;以及荣获1992年第二十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被海外专家学者誉为“东方制种魔术师”,破解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制种难题。该成果被国家科委列为“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推广计划,为“汕优63”大面积推广应用插上了翅膀。 
    我国现有推广应用的杂交水稻均为非光身型杂交稻,其叶片和内外颖壳均有茸毛,米质较差,收割脱粒时产生粉尘污染等问题,无法适应西方发达国家机械化生产要求。我利用美国光身稻(常规稻)搭桥,经过十多年艰苦攻关,于2003年和2007年创造特异种质资源,率先在我国和世界育成光身杂交稻及其配套亲本,填补了世界杂交水稻在该领域的空白。“光身不育系光香A选育”和“光身不育系光香7A选育”科研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可望扭转我国现有推广应用的杂交稻均为非光身型单一局面,有利我国杂交稻在世界的推广与应用。 
   《种子法》出台之后,福建省推进种子经营机制改革,农业主管部门与种子经营部门政企分开,实现育、繁、加、推、销一体化,并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产业迅速发展。先后建立福建农嘉、福建闽丰、福建六三、福建东方、福建金山、福建福稻、福建超大、福建中闽厦等5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现代种子科技企业10多家,60-70%的种子推广省外。 
    针对人们对米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向和应对粮食潜在危机的挑战,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在2005年第一期投入1000万元基础上,2008年再设立“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重大专项”,第二期又投入1200万元资金,支持我省水稻育种攻关,并且滚动不封顶。让国人吃饱吃好,我省育种科技工作者正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继续耕耘在大地上。(三明日报)
    (作者刘文炳 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研究员、教授、福建省水稻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主任、尤溪县良种生化研究所所长)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