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甘薯无公害高产高效生产技术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9-02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912
 

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肖利贞  (郑州  450002)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低投入、高产出、抗旱、耐瘠、多用途即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甘薯是满足人们食物多元化、提供食品加工及能源化工原料的重要经济作物,甘薯营养丰富,除含有大量淀粉外,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可溶性糖外,钾、钙、铁、磷多种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其营养保健作用引起人们重新关注,甘薯茎尖被称为蔬菜“皇后”,优质红心食用甘薯富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等,紫色甘薯除具有一般甘薯营养外,还富含花青素及抗癌之王---硒,能消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增加人体抵抗力,对人体具防癌、抗癌等保健作用,国内外研究还发现,甘薯含有独有的脱氢表雄酮、粘液蛋白,能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能增进机体健康,具有防癌和延缓衰老的作用。众多的科学家认为甘薯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食物。发达国家把甘薯视为营养丰富、养分平衡而完全的保健食品,是天然的长寿食品是调剂人民生活的营养保健佳品,又是淀粉、发酵工业及生物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1 .产地选择  产地环境条件(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10-2002)”和“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5295-2004)”的规定选择远离污染源,不受工农业污染及其影响,生态条件良好,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甘薯生产区域,排水方便、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能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壤土或壤土,不带任何病害的地块。

    2.栽植前准备:

    2.1. 选用抗病优质品种  严格挑选种薯,  在引种时,不要盲目相信“广告”,特别注意三点:1、严禁从疫区引种。不可盲目到品种来源和产地病害不明的地方引种。2、弄清品种的真假、选育单位、来源,有无国家法定部门的抗病和品质检验报告。3、根据用途、和当地的气侯、土壤、.病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据多年多点国家良种区试示范结果,淀粉加工用品种适宜地区如下:

    无病及多病区(根腐病、茎线虫病),⑴.高淀粉专用品种选:①漯徐8号、②徐薯25、(高抗或抗根腐病、茎线虫病,淀粉率25-26%,缺点:鲜薯产量较低);⑵高产、高淀粉新品种梅营8号:(夏薯贮藏13天,2008年经农业部(郑州点)质检中心测定淀粉率22.8%,较商薯19的19.4%高3个百分点,又经国家甘薯中心鉴定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夏薯多点示范田鲜薯亩产2000千克以上,梅营8号可选无茎线虫病(此病待鉴定)区试种。⑶.高产、抗多病淀粉兼用品种选:①商薯19(优点:高产、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缺点:不抗黑斑病)、②豫薯12号(优点:高黏度、耐湿、高产、抗根腐病、较抗茎线虫病,缺点:不抗黑斑病)③豫薯13号(优点:高产、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缺点:不抗黑斑病),以上品种淀粉率相当于或稍高于徐薯18(淀粉率19.-22 %),鲜薯、淀粉产量,均较徐薯18增产10-25%。

    无根腐病区旱薄地选用:①豫薯7号(国审淀粉专用品种,高产、高淀粉。烘干率平均33,3%。淀粉率22,61%)②梅营1号(春、夏薯淀粉率分别为26.07%和24.8%,且抗旱、中抗茎线虫病,春薯产量高、高淀粉,抗茎线虫病。)适宜在无根腐病春薯旱地种植。

    无茎线虫病区选用:徐薯22(丰产性、耐湿性强,适宜长江流域各地种植,淀粉率21.48%,较徐薯18的19.39%.高2个百分点。干物率30%以上,比对照南薯88高3.6个百分点,较徐薯18高3个百分点,薯干产量比对照南薯88增产8.9%,比对照苏渝303增产13.3%,比徐薯18增产12.78%,较抗根腐病。缺点:不抗茎线虫病、不抗黑斑病)适宜在车轻根腐病、无茎线虫病区,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豫南长江流域地区种植。

    重根腐病、干旱地区选用:脱毒徐薯18、豫薯8号等。优质红心薯选用:徐34、心香、商019-3、遗字138、徐薯23优质黄心薯选用:日本红东、、徐55-2、北京553;优质食用紫心薯选用:京薯6号、宁紫薯1号、烟紫薯1号、肉色深紫、甜腻)、济薯18、广紫1号;高花青素紫心薯选用:日本绫紫、烟紫176;优质淡黄心甘薯选用:栗子香、豫薯12号、秦薯5号、商薯19;早上市、高产、品质一般红心品种选:苏薯8号、郑红2A-1、郑薯20、宁选1号(红香蕉)。

    2.2 培育无病壮苗

    2.2.1    育苗方法、时间与育种量  春薯区采用大棚+小拱棚+地膜三层保温育苗,或大棚、地上加温+地膜育苗提前于当地栽植前35-40天育苗(河南省中部约在3月上、中旬);春夏薯区、烟薯套种或两薯套或麦薯套种区采用小拱棚+地膜两层保温育苗,即冷床双膜育苗法(苗床宽1.0-1.2m左右,排薯要适当稀些,薯块间隔1~2cm,且保持薯面上齐下不齐,密度18~20kg/m2,种薯排好后,撒一层细土,填充薯种间隙,浇水适量(约为种薯重的1.5倍),以种薯表面和床土完全湿润为宜。种薯上覆湿润细砂土2~3cm厚,再覆地膜,注意地膜下撒些作物秸杆,留些空隙以防缺氧烂种。最后苗床上拱膜,周围压实保温。),可提前在当地栽植前45天左右育苗,大田用种量50kg/667m2;如麦收后栽夏薯可利用春薯采苗圃(行株距20×20cm)供苗。

    2.2.2    种薯消毒  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多菌灵300倍液浸种5~10分钟,防治黑斑病。

    2 .2 . 3   苗床管理  加温育苗苗床上床1~10天采取高温(床温30~35℃)催芽,苗齐后(上床10~20天)平温(20~25℃)长苗。常规三膜大棚育苗和双膜育苗,当60%薯块出苗后,可揭掉地膜,苗齐时浇一次水,晴天气温20℃以上时,打开拱膜和大棚两端通风,防止高温(40℃以上)烧苗,湿度以床土见干见湿为准。薯苗长20cm左右,有展开叶6~7片时采用低温(18~20℃)炼苗(白天晾晒)3~5天后,苗高生长到22~25cm剪苗,剪二茬苗后,追施尿素(200~250g/10m2),施肥后用清水淋洗叶面和浇水。

    2.3深耕垄作,耕作深度26~33cm,可利用拖拉机、开沟机、扶埂机等机械,春薯冬前按垅距开沟,加深沟底,进行风化,早春施入有机肥,并使土肥混合,破假垅封沟成垅。冬耕宜深,春耕宜早、宜浅。土壤湿度过大时,不宜深耕,深耕与改土结合,上黏下沙的黏土地,可翻沙压淤,上沙下淤的沙地则翻淤压沙。丘陵旱地为了积蓄夏秋雨水,可采用冬前深耕随耙,提早起垅,岗坡地沿等高线起垅打格子,在沟内每隔2~3m打一个土格,有利蓄积雨水,防止地面水土流失。作垅要因地制宜,黏土地及地势低洼易涝、生长中、后期雨水偏多,或地下水位高和肥力高、的地块宜作大垅、高垅,垅距1m左右,垅高25~33cm,每垅一行,株距20cm左右;在地势高或沙质土、土层厚或肥力较差的地块,宜作小垅,垅距65~80cm,垅高20~25cm,每垅一行,株距30cm左右;垅作质量要求:垅距均匀,垅直、垅面平,垅土松,土壤散碎,垅心无漏耕。春薯在湿润地宜随栽随起垅;易干旱地应趁墒及早作垅。夏薯随施肥、随耕作,随起垅。

    2. 4.施基肥  按照“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496)要求,根据土壤肥力水平、计划产量指标,确定相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掌握以基肥为主,有机肥为主,少施氮素化肥,增施钾肥、磷肥的原则。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钾肥作基施,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提倡多施腐熟、无病源农家肥,结合耕翻整地施用。充分混匀,栽植时,穴施硫磷酸二氢钾,2kg/667m2,作种肥。生物有机复合专用肥及化肥,在作垅时,包入垄心。不施工业废物、城市垃圾和污泥,不施未经发酵、未经无公害化处理、未达到无公害指标、重金属超标的人粪尿等农家肥。一般以每生产1000kg鲜薯,需施入氮(N)5kg,磷(P2O5)5kg,钾(K2O)10~12kg,进行平衡施肥。氮、磷、钾比例以1∶1∶2~2.5。在中等肥力条件下,鲜薯2500~3000kg/667m2,需施优质农家肥(沤肥、堆肥)2500~3000kg,补施尿素10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15kg。如农家肥不足,可选符合国家标准的适量生物有机复合肥代替农家肥或每667m2施氮、磷、钾各含15%的生物有机复合肥60-70kg,配硫酸钾20-30kg。无公害食品甘薯提倡使用有机    无机复合肥、无机肥(包括硫酸钾、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尿素、碳铵等)、叶面肥料(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配置肥料。并符合国家标准的肥料。

    绿色食品及无公害食品甘薯提倡使用有机生物肥、氨基酸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如国家专利产品:多元素高活性生物调理肥:“‘多功’板结重茬净”、氨基酸腐殖酸肥等,基肥或追肥每亩10公斤,可减少化肥用量,且疏松耕层,促使根系发达和著块膨大。
 
    3.田间栽植

    3 . 1栽植时间  根据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栽期,一般在土壤10cm地温为16℃以上时栽植适宜。河南省春薯栽植以4月下旬为宜,保护地栽培可提前在4月上旬,地膜覆盖栽培可提前在4月中旬,夏薯要抢时早栽。麦垄套种时间,小麦中产水平(300kg/667m2左右)可提早在麦收前1个月(4月底前后)套栽,小麦群体大,亩产400kg以上,在麦收前25天套种结束。

    3 . 2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的确定,应根据品种植株的形态、土壤肥力、栽期的早晚来定。要掌握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春薯宜稀,夏薯宜密,短蔓品种宜密的原则。一般平原旱地3500~4000株/667m2,肥地3000~3500株/667m2。

    3 . 3  栽植方法和深度  甘薯在土壤通透气良好和足墒条件下利于形成薯块和膨大。因此,在土壤墒情好和雨水足的情况下,以水平浅栽、垅作有利提高产量。水平浅栽的具体栽法是,选用具有展开叶6~7片的壮苗,顶部露出地面3片展开叶,其余节位连叶片全部以水平位置埋入土中,栽深约5cm,入土部分应全部盖严封平。如在严重干旱、缺水地区,采用深栽直栽,深度为7~10cm,浇足窝水,容易保成活。

    3  .4 栽植方式  为了充分利用地力和自然条件,针对鲜食商品薯市场的需求,实现周年供应市场,除了选用优质早熟、丰产性好的品种和配套保鲜技术外,分别采用地膜覆盖、春薯、间套作(甘薯与马铃薯套种、烟薯套、麦薯套)及夏薯等,结合高产配套技术,实现新鲜食用商品薯从7月下旬上市达到周年供应。

    3  4.1 春薯栽培   丘陵旱地多采用春薯栽培。关键技术,除采用冬前深耕随耙,提早起垅,岗坡地沿等高线起垅打格子等蓄水保墒措施外,抗旱栽种保全苗是关键,采取选用壮苗、拉泥条、抗旱点水,或假植催根等措施。北方严重干旱、肥力较高薯区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深耕、施足基肥,起垅栽种,盖湿土不盖干土,早栽壮苗。先栽后覆膜,栽苗前化学防除禾草,于覆膜前垅面喷洒72%都尔100毫升或50%乙草胺100-120克加水50Kg;如防除禾旱、阔叶草共生田,每亩用70%草长灭(卡草胺)可湿性粉剂200-250克,加水40Kg均匀喷后,立即覆膜,要求土壤墒情好、无风,注意不能与液态化肥混用。再破膜露苗,用土压严地膜破损处与膜周围。平原旱地春薯栽植除选用壮苗、抗旱点水外,注意防治地下虫。

    3  4.2 夏薯栽培  高水肥地区提倡麦垄套种甘薯,这是一项既能保证小麦产量稳定,又能将夏薯晚栽变成春栽,是夺取甘薯高产、优质的有效措施。其优点:一是增产突出。由于套种提早1个月左右,延长了生长期,从而达到高产、优质,比麦后抢栽的一般增产30%左右,出粉率提高2个百分点。二是提高了甘薯的成活率和抗旱能力。三是可以调剂农活,减轻三夏大忙季节劳力紧张的矛盾。四是套栽甘薯可早种早收,早上市经济效益高、而且腾茬早。甘薯麦垄套种关键技术:①选用中短蔓优良新品种。②早育苗,一般育苗时间与春薯基本相同。③打好套种基础。一是麦田加深耕层,施足底肥;二是小麦播种时备好预留行,每耧麦中间留27~30厘米宽背垄,既有利麦田通风透光,预防倒伏,又便于套栽甘薯。④套种时间可提早在麦收前1个月左右套栽结束。⑤套种方法与前期管理。用分行器将麦行分开,用带尖铁棍或铁铲在行间倾斜插,将壮苗插入沿中踏实即可,一定要足墒或栽后及时浇水。套种密度应大些,一般套种密度为3500~4000株。。麦收后要及时深中耕、灭茬,麦茬就地覆盖,根据苗情、地力进行早追肥、早浇水及化除。高肥地应重施用磷、钾肥。

    麦后栽夏薯增产关键技术是:抢时早栽,一次全苗。边收麦、边整地,深耕垅栽,一次施足优质有机复合肥,并包入垅心,选用蔓头壮秧,抢时早栽,足墒栽种,抗旱浇水不等雨,并窝施磷酸二氢钾2kg/亩,夏薯栽时如遇高温、干旱风时,可将地上部茎叶用潮土封盖,厚约3cm,等3~4天扎根成活后,清除覆土。促使甘薯早生快发,并加强田间管

    4 .田间管理

    4 .1  前期管理  从栽植至有效薯数基本形成为生长前期(发根分枝结薯期),春薯栽后至60~70天,夏薯栽后至40天左右,本期末茎叶进入封垅期,茎叶覆盖地面,叶面积系数一般达1.5左右,高产地块达2.5。主攻目标是根系、茎叶生长,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全苗。主要措施是:1.查苗补栽,消灭小苗缺株(补苗选用壮苗在下午或傍晚时补栽最好,在田头栽一些预备苗以便补缺),2.及早中耕与化学除草:除草,从成活期至封垅前,中耕2遍,先深后浅,免留“围根草”、“卡脖泥”。化学除草,于甘薯栽苗后经过查苗补缺、破除田面板结、麦套甘薯经过灭茬、追肥、浇水后(地膜覆盖田可用在覆膜前),地面可喷施50%地瓜草锄(即50%异丙草胺乳油,防除禾草与部分阔叶草,草出土后喷药无效),150克/亩,加水40千克(如有少量麦茬地,地瓜草锄剂用180克/亩,加水50千克),可防除未出土的一年生禾草和部分阔叶草。对前期田间已出土的3-5叶禾草,可施用10.8%的高效盖草能40毫升/亩,加水40千克除草;3.早追肥,防弱苗(肥地不追,弱苗偏追,穴施尿素5~10kg/亩,如基肥不足,距棵15cm左右条施适量有机复合肥和硫酸钾各20-30kg/亩;4.秸草地面覆盖(300kg/亩左右);5.防治地下虫(兼防治茎线虫病),栽苗时采用50%辛硫磷1000-1500倍药液灌根或在耕作起垄前土壤处理,每亩用50%辛硫磷1000毫升/亩,对土200公斤,药土撒于犁沟(或撒到地面后及时旋耕),或对水20公斤药水,边喷边起旋耕起垄(防止喷药后被日晒);6.适时打顶(主蔓长50~60cm时,打去未展开嫩芽,待分枝长50cm时,打群顶),7.化控1~2次,水肥地早控,封垅时, 每亩用15%多效唑75-90克,加水50~60kg喷洒一次后,隔10~15天再喷洒一次。

    4 .2  中期管理  从结薯数基本稳定至茎叶生长达高峰为生长中期(蔓薯并长期),春薯在栽后60~100天,夏薯栽后40~70天左右。本期末叶面积系数达到高峰值4.0~4.5,本期主攻目标是地上、地下部均衡生长.管理的核心是茎叶稳长,群体结构合理。根据茎叶生长特征(1.缺氮、缺水,茎叶表现:叶黄而小,叶柄短,节短,茎细,手触植株有脆硬感;2. 缺磷.,叶片小,老叶出现大片黄斑,后变紫色,不久脱落;3..缺钾,.叶背面有斑点,凹凸不平,后期,叶脉严重缺绿,出现褐黄斑点,落叶多;4..氮肥、水分过多,因土壤氮素过高、士壤湿度大,通气性差、再加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易引起茎叶长,.其特征:腋芽大量萌发,茎尖突出,枝叶繁茂,叶柄长为叶宽的2 .5倍以上,相互荫蔽,叶面积系数长期超过5。.早衰:脱肥田叶片黄化过早,叶面积系数不足3.5,.)采及时采取促控措施:1.防旱排涝(当叶片中午凋萎,日落不能恢复,如连续5~7天,可浇水),即垅作半沟水为宜。遇到多雨季节,使垅沟、腰沟、排水沟“三沟”相通,保证田间无积水;2.控制疯长田(茎叶产量超过3500kg/667m2,叶面积糸数长期超过5.0)可提蔓、不翻秧、不摘叶,喷酒1~2次0.2-0.4%磷酸二氢钾液及化控1~2次,水肥地早控;3.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如叶面积系数不足4.0,可喷施1%的尿素与0.2-0.4%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2次,。

    4  3  后期管理  从茎叶生长高峰期至收获为生长后期(薯块盛长期),春薯在栽后100天以后,夏薯在栽后70天以后。本期主攻目标是:护叶、保根、增薯重。本期末叶色褪淡即正常“落黄”,叶面积系数在2.0左右,后期主要管理措施是:防早衰:脱肥田叶片黄化过早(9月)叶面积系数下降过快,落黄较早,喷洒1%尿素与0.3%磷酸二氢钾液);1控制旺长,如叶色依然浓绿,叶面积系数不见下降.可以提蔓不翻秧,喷洒2遍,0.4%磷酸二氢钾液.;2.防旱排涝;3.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如叶面积系数不足3.5,可喷施1%的尿素与0.2-0.4%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2次,。4.及时防治食叶性虫害。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化治理原则。

    5.1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又名黑疤病,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一般在幼苗茎基部,尤其在白部分产生长椭圆形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农业防治措施:(1)培育无病壮苗。①用无病床土育苗;②用52℃~54℃温水恒温?种薯10分钟;③苗床上采苗用高剪苗。(2)建立无病留种田。(3)轮作换茬。(4)采用高温大屋窖贮藏甘薯。(5)严格检疫,防止病害扩展蔓延。药剂防治措施:薯种贮藏及育苗时分别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浸种或栽植时浸苗基部10分钟。

    5.2 甘薯茎线虫病:甘薯茎线虫病也叫糠心病、菊花心、糠梆子、空心病等。危害症状:皮色正常或发暗,内部褐白相间成糠心或花瓤农业防治措施:清除田间病源、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无病种薯种苗、不施无病粪肥、严格检疫制度。药剂防治:育苗时,用50%辛硫磷300~500倍液泼浇苗床;病区大田栽植时,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500克,兑入1000-1500千克浇苗水中,均匀浇入窝中,随后封严。

    5.3 甘薯根腐病    甘薯根腐病亦称烂根病。危害症状:根尖发黑,向上扩展。苗矮小,节短,叶黄变脆,自下而上脱落,严重的干枯死亡。采取下列农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良种。(2)培育壮苗,适时早栽。 (3)深翻改土,增施净肥。(4)轮作换茬。(5)清洁田园,清除病薯残体。(6)建立无病留种田。

    5.4  地下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小象鼻虫危害症状:.薯块上有虫蛀孔,或有孔道薯块切口薯心病症。蝼蛄、地老虎危害症状:薯苗靠地面处或茎基被咬断, 防治措施: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或亩用50%辛硫磷1000毫升拌细土100千克,犁地时均匀撒入犁沟防治。防治地老虎、蝼蛄也可用毒饵诱杀,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60~100g,先以少量清水化后,和炒香的棉籽饼或菜籽饼5~7千克拌均匀。也可用毒草诱杀,取鲜草25~40千克,铡成1.7厘米长,与90%敌百虫50克,清水适量拌均匀后,于傍晚撒在薯苗根附近地面上诱杀。

    5.5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甘薯潜叶蛾 危害症状:甘薯天蛾比斜纹夜蛾体型大,均是以幼虫咬食叶片、叶柄、嫩茎。甘薯潜叶蛾是幼虫钻入叶肉内潜食叶肉,边食边进而蛀成一条弯曲形的隧道。甘薯麦蛾(卷叶蛾)又称甘薯卷叶虫、甘薯包叶虫、甘薯花虫等。危害症状:幼虫在薯业背面吐丝卷叶,取食部分叶肉后,又爬往他出重新危害。农业防治措施:对甘薯天蛾结合冬耕拾除杀蛹、利用物理方法诱杀成虫。对斜纹夜蛾在发蛾盛期摘除寄主卵块 用物理方法诱杀成虫。对甘薯潜叶蛾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湿度,减轻虫害发生。药剂防治措施:每亩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敌杀死)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灭百可)2000倍液喷雾,以上药交替使用。

    6 .采收

    要适时收获,甘薯在地温15℃以下块根停上膨大,10℃以下茎叶开始枯死,薯块在9℃以下时问长了,易受冷害。河南省一般在10月中、下旬(地温12~15℃)开始收获,贮藏鲜薯与种薯于“霜降”前收完。鲜食薯为早上市只要块根充分膨大,并达到无公害甘薯的质量要求,也可提前收获。务必防止收获过晚,发生冷害腐烂造成损失。收获时要做到安全收获,选无雨天上午收刨,当天下午入窖。严防受暴晒、雨淋、水渍、病虫和霜冻薯块入窖。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运,有条件最好用塑料箱或条篓装运,严防破伤、防污染。当地温降至18℃以下,淀粉就停止积累,因此,淀粉加工用薯,在地温降至10~18℃时,即可收获加工。

    7.甘薯产后工序:产品标志、包装、运输

    甘薯收获后,鲜食商品薯上市应就地整修,及时包装,每批产品包装、规格、质量、品种应一致。产品包装物上标明无公害产品标志、产品名称(鲜食型红肉薯、鲜食型黄肉薯、鲜食型紫心薯、淀粉加工薯),产地、生产者、规格等。包装物分大网袋(40kg)、中小网袋(25kg、20kg)、纸箱(5~10kg),必要时用泡膜网套薯块。保持整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塑料箱符合GB/T8868要求.在包装运输时,做到收获后及时包装运输.运输工具清洁卫生、无污染.装运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轻放,运输中防冻、防日晒、防雨淋和通风换气。

    8 .甘薯贮藏

    8 .1 贮藏前淮备工作  长期(7月以上)保鲜及作种用甘薯,最好在地势高燥岗地上建地下式(5m以下)自然保鲜大窑窖。平原地区建保温型的半地下式永久性砖券窖,大小以贮量而定,一般贮存100吨鲜薯,需建用340-380m3容积的窖,贮藏前,要对旧窖进行清扫消毒,用硫磺熏蒸或喷洒50%多菌灵500倍药液杀灭病菌,处理后, ,排除废气体. 严防烈日暴晒、雨淋、冻害、有害物质的污染和病虫害的侵染.。

    8.2安全收获 甘薯期通常根据当地气温而定,收获过早影响鲜薯产量,收获过晚易受冷害、影响贮藏。

    一看气温:正常收获期应是当地日15℃以下,薯块停上生长;开始收获,12℃时结束。一般在霜降前收获。二看甘薯用途:①春薯加工区主要用于晒干、加工淀粉等,平均气温降至降至18℃以下,淀扮停止积累,应于10月初至lO月中旬收获,利于加工。②需早腾茬,可在9月下旬收获,但甘薯产量减收10%左右。③留种用甘薯,必须在霜降 (即lO月23。24日) 前收获,甘薯不受冷害,过早收获气温高,入窖易造成病害发生。收刨时做到“四轻”、“五防”。“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五防”即防霜冻、防雨淋、防过夜、防碰伤、防病害。收获必须在晴天进行,当天收当天人窖,筐内垫草,避免碰伤。

    8 .3贮藏期管理.

    8.3.1入窖前精选与防病处理,不同品种大小薯块分开、分别人窖。做到“十不入窖”:沾泥、破伤、有病、虫咬、受冻、雨淋、水浸、发芽、露头青、裂缝等薯块不准人窖。,及时采用高温(36-38℃)处理(4昼夜)可有效地防治甘薯黑斑病和甘薯软腐病.。或用50%多菌灵300倍药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药液或甘薯保鲜剂浸沾后贮藏,注意:用50%多菌灵过20天后,用甲基托布津过50天后,方可食用上市。

    8.3.2 薯窖的管理:,贮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2/3。在薯堆中间放入通气笼,以利通风。窖温保持11~14℃,湿度保持85~90%,确保安全贮藏。根据薯块的特点和天气变化,对薯窖的管理匀为三个阶段:

    前期:薯块人窖初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薯块人窖30天内(尤其20天内)要经常注意窖内温、湿度的变化,加以调剂。入窖1-5天窖温保持在16-18℃,促使伤口愈合,注意不要使窖温上升到20℃以上,以后时期窖温应控制在不超过15℃,最好是10-14℃。中期:指薯块入窖后30天至来年立春前后,以保温防寒为主。对薯窖主要注意保温。如封土,在薯堆上盖干草,还兼防窖顶滴水湿害,如窖温低于10℃,应及时加热。后期:立春至出窖前,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加强通风换气。临时贮存时,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保温(室内不低于10℃)条件下贮存,

    基地农户或企业若需咨询引进脱毒红薯品种、绿色食品甘薯生产与加工技术、考察淀粉、粉条加工生产现埸与设备或需邮购甘薯产业致富新书《甘薯产业化经营》、详细了解甘薯市埸信息、淀粉及粉丝加工生产现埸与甘薯技术专著,请与河南省农科院肖利贞联系,电话:0371-  6399 0866,手机:1513 6279 001。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