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大豆羞萎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699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染病 沿脉产生褐色细条斑,后变为黑褐色。叶柄染病 从上向下变为黑褐色,有的一侧纵裂或凹陷,致叶柄扭曲或叶片反转下垂,基部细缢变黑,造成叶片凋萎。茎部染病 主要发生在新梢。豆荚染病 从边缘或荚梗处褐变,扭曲畸形,结实少或病粒瘦小变黑。病部常产生黄白色粉状颗粒。

    病原 Septog10eum sojae Yoshii & Nish.称大豆粘隔胞,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盘聚生在大豆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长圆柱形至长菱形,无色,直或略弯,具隔膜1-4个。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 (1)目前此病在我国仅局部发生,因此对种子要严格检疫,防止随种子传播蔓延。(2)收获后及时清洁田

园,可减少菌源。(3)用种子重量0.4%的40%拌种双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4)必要时在结荚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