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大豆锈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0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56
 

 

    症状 我国两广、福建、台湾等地流行猖獗。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两面均可发病,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即夏孢子,致叶片早枯。生育后期,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叶柄和茎染病 产生症状与叶片相似。(图右)

    病原 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ow.称豆薯层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稍隆起,浅红褐色。夏孢子近球形至卵形,单细胞,黄褐色,表面密生细刺,具4-5个不明显的萌芽孔,大小22.4-35.2×14.4-25.6(μm)。冬孢子堆埋生在组织里,由2-4层冬孢子组成。冬孢子黑褐色,长椭圆形,膜存平滑,大小13-25×8-12(μm)。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能萌发形成担子和担孢子,一个担子形成1-3个担子梗,顶生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该菌夏孢子萌发温限8-28℃,适温15-26℃,夏孢子在13-24℃能存活61天,在田间8.7-29.8℃

能存活27天,pH5-6萌发率最高,阳光直射时夏孢子不萌发。我国已初步明确该菌有A、B、C、D4个生理小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主要靠夏孢子进行传播蔓延,至于冬孢子的作用尚不清楚。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南方秋大豆播种早时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鼓粒期受害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如缙云豆、包罗豆、兰溪花皮青豆、中黄2-4号、九丰3号、长农7号、三明的雁鹅包、南雄黄豆等。(2)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3)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