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高粱纹枯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4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484
 

    症状 该病在北方及台湾发生普遍,杂交高粱较严重,华中、西南也有发生。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叶片。发病后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先产生水浸状病变,后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在生育后期或天气多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出褐色菌核。该病也可蔓延至植株顶部,对叶片造成为害。发病重的植株提早枯死。茎基部叶鞘染病初生白绿色水浸状小病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四周褐色、中间较浅的病斑。叶片染病呈灰绿色至灰白色云状斑,多数病斑融合成虎斑状,致全叶枯死。湿度大时叶鞘内外长出白色菌丝,有的产生黑褐色小菌核。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AG-l-IA和AG-5两个菌丝融合群,据华北分离AG-1-IA菌丝融合群占77%,AG-5菌丝融合群占l9.2%,AG-4占3.8%。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cucumeris (Frank) Donk.称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菌丝生长温限7?40℃,适温26?32℃。菌核在26?32℃和相对湿度95%以上时,经10?12天即可萌发产生菌丝。菌丝生长适宜pH5.4?7.3。相对湿度高于85%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参见玉米纹枯病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