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做强粮食增产的“芯片”——科企合作加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1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祖祎祎  浏览次数:388
 
 
      
参会人员现场品尝“轮选49”制作的面食制品。
      
      孟夏初至,齐鲁大地一片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丰硕的麦穗随风摇曳,预示着今年的好收成。当前,正值小麦籽粒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月后,这里的小麦将迎来收获。
      
      5月10日-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山东省肥城市、邹平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和栽培专家、种业企业代表共同参与了高产广适新品种“轮选145”、优质强筋新品种“轮选49”的田间观摩、产品品鉴、学术研讨活动。观摩会上,专家们下田开展技术指导,讲解品种特性,传授种植经验,周边各省市县前来观摩的种植大户、种子经销商络绎不绝。
      
      推广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决定粮食产量、品质的关键因素。
      
      山东省东平县大羊镇北候村1350亩“轮选145”的示范田里,茁壮的麦穗长势喜人,轻轻一捏,穗粒已经十分充盈结实。
      
      “籽粒饱满度和千粒重对于能否取得高产至关重要,而灌浆快、灌浆时间长是关键因素”。“轮选145”选育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阳介绍,在新品种试验中,“轮选145”比对照品种增产3%~5%,在高产地区大面积达到亩产600公斤~700公斤,2021年起连续三年在山东省小面积高产试验中亩产连续突破800公斤。该品种先后通过河北省中南部麦区品种审定,黄淮冬麦区北片、南片国家审定和冀中北地区审定,不但高产稳产,广适性也很好。
      
      “近年来,山东省小麦播种期有普遍推迟的趋势,多数种粮农户会在10月20日后播种。小麦晚播可以延长玉米生长期,有利于玉米的产量提升。‘轮选145’具有分蘖成穗率高、抽穗较早、灌浆快、成熟较早的特性,在播期推迟的条件下,也能够实现高产。”周阳认为,单产大面积提升,不能单纯考虑小麦的单产,还要考虑到夏秋粮的均衡增产,提高全年的综合效益。
      
      充分发挥品种潜力,还需要种植技术的集成配套。
      
      “这块地去年10月28日播种,播期偏晚,由于采用了高质量的播种机械,提高了播种质量,实现了苗全苗匀。”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栽培团队首席常旭虹表示,小麦要高产,第一关就是播种关,出苗好了,后面的管理措施才有抓手。小麦一茬历经8个月,要取得丰收需要跨过层层关口,每一关都少不了技术的支持。
      
      黄淮海地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偏多,小麦生长面临重重考验,但这两年“轮选145”在大田生产中的突出表现,让泰安金种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印象深刻:“由于这个品种的抗寒性突出,即使2022年秋末冬初出现剧烈降温也实现了安全越冬,早熟性更让多数种植该品种的大户躲过了2023年收获期的烂场雨,这两年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
      
      撬动优质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优质麦产业化推动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市场上一大批优质小麦新品种纷纷涌现。
      
      在位于山东省邹平市的500亩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轮选49”展示田里,栽培专家介绍着不同时期麦田管理的技术要点。邹平嘉航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收特地赶来观摩“取经”,他去年试种了几十亩地“轮选49”,今年又种了100多亩。
      
      “2022年11月27日前后赶上了20多度的断崖式降温,临近地块的其他品种减产比较严重,唯独这个品种产量没受啥影响。追求效益就得选个好品种,同样的管理,产量跟普麦差不多,但价格每斤却高了一毛多钱。这样算下来,与普麦相比,一亩地能多收100多块钱,100亩就能多卖1万多块钱,去年雨水充足,今年土地墒情好,预估亩产量1200斤以上没大问题。”刘收期待着今年的好收成。
      
      近年来,凭借优异的田间表现和产品品质,“轮选49”在黄淮海片区逐渐崭露头角,2023年种子销售量达2300万公斤。推广速度之快,来源于农户和面粉加工企业的青睐。
      
      除了产量高、抗性好,能否做到优质优价,关键在于品种品质。
      
      在优质麦食品品尝现场,选用“轮选49”品种现场制作的面包、馒头、面条、水饺等面食制品摆上展台,吸引众多与会人员纷纷驻足,品评交流。
      
      周阳结合“轮选49”的选育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小麦品质育种主要特点。“轮选49”亲本是“烟农19”和“师栾02-1”两大主导品种,在保持“师栾02-1”优良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品种的抗寒性、抗倒伏性,进一步提高了产量。凭借品质、产量、抗性等方面优良特性,“轮选49”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并入选2023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从品质概念的提出、优质强筋材料的筛选鉴定,到第一批优质强筋品种的育成,再到围绕第一批优质品种进行的育种改良,我国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周阳认为,今后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发展方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在保持优良品质的基础上继续提高产量和抗性,降低种植风险确保稳产,加强对国内传统品种的品质改良,加大国外优质种质的引进利用,以及通过科企联合,促进优质麦全产业链发展。
      
      打通科研成果“最后一公里”
      
      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农田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支撑。提出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我国耕地资源有限,未来依靠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带来的产量增量有限,但在提升单产方面依然有较大潜力。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并将其作为粮食生产头号工程。
      
      中央出台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任务。随着行动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扎实推进新一轮国家育种联合攻关,要求面向产业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肥、宜机宜饲优良新品种。
      
      “此次观摩活动的举办是落实农业农村部相关工作部署的务实之举。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需要研发生产急需的优良品种,而良种良法集成推广示范,是好品种、好技术走向农户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周文彬表示,下一步将全方位推进重大品种的推广示范,希望管理部门、专家、种植大户充分交流合作,创新推广模式,让好品种、好技术深入田间地头,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