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抓好小麦“一喷三防”确保夏粮增产丰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06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3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成社——

抓好小麦“一喷三防”确保夏粮增产丰收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谷幸 李煜强

专家简介

    本期嘉宾:王成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和教学工作。

  “一喷三防”,增产增收。小麦扬花期既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发生的高发时期,做好小麦扬花期病虫害防治尤为关键。此时,就需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为夏粮增产丰收打牢基础。

  近日,记者采访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成社,他就小麦“一喷三防”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给出了相关意见建议。王成社介绍,小麦“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混配剂喷施,达到防治病虫害、预防干热风、防早衰的目的,保障小麦增粒、增重、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在喷防过程中,应注意时间的选择,最好在晴天无风上午9点-11点、下午4点以后喷洒,每亩喷洒量不得少于30千克,要喷洒均匀,尤其要喷洒到下部叶片,喷洒后6小时内遇到下雨,还要进行补喷。以下是当前小麦重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锈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是真菌引起的病害,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其中以条锈危害最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最有效的措施。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3.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当病叶率达1%时,可喷保护剂,如喷波美0.5度石硫合剂,以防病菌大量侵入。若病叶率增高,则可喷施4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或200-250倍敌锈钠或敌锈酸等,每亩喷50千克药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白粉病:白粉病是黄淮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在20℃左右条件下白粉病发生最快,一般叶片正面多,背面少;下部叶片多,上部少。

  防治方法:1.麦收后进行深翻,清除带病植物残体。消灭自生麦苗,减少秋苗菌源。2.选用适宜的抗病品种。3.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密度过大,力争灌水抗旱,促使麦苗健壮。4.可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0%粉锈宁粉剂50克,兑水60-70千克喷雾。一般发病后喷一次,一周后再喷一次。

  赤霉病: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遇到阴雨天气,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子囊孢子)时,赤霉病就有可能发生。

  防治方法:1.选用抗(耐)病品种。2.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3.在始花期用43%的戊唑醇悬浮液,1000倍液喷洒,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60%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5-7天防治一次即可。

  叶枯病:叶枯病是一种叶部病害。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是防治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初发病是叶片上长出卵圆形淡黄色至淡绿色小斑。后迅速扩大,形成不规则性的黄白色至黄褐色大斑点。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控制灌水,雨后要及时排水。3.用福美双或三唑酮·多菌灵双进行拌种,预防病害。4.在小麦扬花至灌浆期,田间开始发病时,可选用百菌清+烯唑醇、三唑酮、甲基硫菌灵、氟硅唑、异菌脲等防治。

  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分为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红吸浆虫主要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

  防治方法:可亩用6%氯氟·吡虫啉悬浮剂30-40毫升或3%噻虫·高氯氟悬浮剂40毫升,也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

  麦蚜:麦蚜俗称小麦腻虫,多集中在叶背、叶鞘和心叶处危害。成虫和若虫都用刺吸式口器刺进小麦叶、茎、嫩穗内吸吮养分,受害组织被破坏,生长受阻,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卷缩,籽粒不饱满。

  防治方法:当田间有蚜株率达到30%左右,平均每茎蚜量达20头左右时,应及时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每亩喷50千克溶液。一般需喷两次,效果更好。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