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虚高数字背后的名利诱惑丨关注农业测产乱象②


农财网种业宝典 2024-03-06  
记者丨南方农村报 钟海芳 杨雪


      一石激起千层浪。把追求“漂亮数据”作为唯一目标,让科学严谨的测产试验,演变成了一场荒唐的“数字游戏”。是谁冒着随时倾塌的风险“沙上筑塔”?究其背后,是典型的“浮夸风”,是背离科研诚信的利益驱动,是扭曲跑偏的政绩观,是流于形式的监管。

      01

      产量竞赛背后的利益纷争

      测产是一种农业科研手段,水稻测产目的是获取亩产数据,为后续研究和市场推广作真实参考和依据。在一浪高过一浪的产量竞赛浪潮中,本该客观真实的数据却逐渐失真。“浮夸的测产数据背后,是利益吸引和观念跑偏。”受访专家指出。

      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到,测产数据失真的背后,是多方复杂的诱因。一有骗取科研经费、农户信任惹的祸,二有片面追求“数字政绩”结的果。

      在农业专项科研资金、农民选购支持销售的利益驱使下,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走上造假之路。

      企业宣传品种测产,常常是为了增加种子或其它农资的销量,因此数据往往虚高。“企业测产是重灾区,测出的数据要打上大大的问号。”受访专家指出。

      记者了解到,有的企业每年在全国各地举行的测产多达几十场,重金邀请所谓的专家现场测产,让周边地区的农户现场见证结果,同时通过媒体造势的手段,在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大肆宣传,带动销量。

      部分受访者认为,这样的宣传手段作用显著,农户很容易轻信测产结果,购买相应的产品。“通过测产或命名为超级稻,那对这品种的市场推广是无形的广告。”业内人士透露。

      知情人士表示,科研攻关测产数据失真,则源于会用特殊的栽培方式、有竞争力的优良品种来进行,小面积测产结果比寻常种植产量高。

      另一业内人士透露,产量达标的品种还可申请试种示范项目,项目经费达几十万元,“对评职称、下一步申请科技项目也是很好的基础。”

      测产数据真实、可靠,才能有效指导生产实践。“如果从指导上就开始犯错,生产上怎么可能有好结果,怎么稳步发展呢?”一名业内科研专家说。

      受政绩驱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圆满完成农业生产的考核目标,片面追求“数字政绩”。

      业内人士指出,曾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数字政绩”,对测产过程中的“小动作”视而不见,不顾生产现实,过度包装和渲染水稻高产数据。

      “有些地方政府在行政考核压力下,急于展现工作成效,就去走歪路。”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地方为了拿到更多经费,还会邀请有关部门的官员来“把关”。

      注水的产量,让部分群体得到了高额项目经费、职务晋升,多方受益。

      急功近利犹如朝露,短暂易逝。业内人士表示,当我们在讨论水稻或其他作物高产时,每一次纪录的刷新,应当基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良好的田间管理实践,“通过各种不实手段获取短期的荣誉或利益,都是‘泡沫’,难以长存。”

      02

      水稻测产有标准操作规范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水稻测产逐渐成为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对水稻生长状态、产量指标等进行测量和计算,来确定水稻的实际产量。

      据了解,水稻测产主要分为科研攻关、检验栽培方式及新技术应用效果、企业宣传品种三种类型。业内专家介绍,测产一般由农业行政部门或科技部门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评估,但现在很多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也会根据项目需要、宣传需要组织测产。

      业内人士表示,测产作为衡量一个品种或一项栽培技术或一种肥料的优劣,这是有农业试验以来最频繁用到的一种手段,“测产是最重要也是最终的衡量手段。”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测产由试验者自己进行。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超级稻”的命名必须经过农业农村部,且必须有测产结果作为唯一依据,因此这样的测产必须由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来进行。此外,一些为了项目验收的测产也需要由项目主管单位组织专家进行。

      我国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高度重视,构建了一套科学严谨的水稻测产体系。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2008年农业农村部印发《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

      《超级稻品种确认办法》明确了品种指标、测产验收方法、审核办法、冠名推出制度等。根据农业农村部的规定,只有在产量、品质、抗性等各项指标都达到要求,才能被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其中,产量方面,生育期在158天之内,且规模为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到780公斤以上;如果生育期超过158天,则平均亩产要求达到850公斤以上。必须抗主要病虫害,品质指标达到优质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品种在生产上暴露出重大缺陷,或因品种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不再冠名“超级稻”。

      在“超级稻计划”之前,农业农村部还印发了《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

      此外,农业农村部以及各省农业农村厅都有发布《水稻产量测定操作规范》。国家统计局官网也有“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是如何做的”相关内容,详细介绍了实割实测的方法。

      近年来,我国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这一背景下,水稻测产作为评估水稻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03

      实操中测产程序常被简化

      业内专家介绍,我国水稻测产标准分类明确,涵盖超级稻、高产创建及示范县等多维度评估。“每个省都有一套办法(操作规范)。”受访者说。

      记者查阅《浙江省水稻产量测定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发现,其中规定了水稻产量测定的方法、程序、产量计算、测定报告等要求。

      规范要求,采用机械实割法;产量测定的水稻种植面积,攻关田应在1亩以上,示范方须同一品种在100亩以上并连片成方。测定专家人数5人及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10年以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规范明确:“申请单位、品种权单位人员应回避”。规范对收割、称重、面积测量、水分测定,取样、实验室测定等测定程序都有具体的规定。

      操作规范、执行标准、测产方法是完善的,但失真的数据仍然频频出现,这或许是管理流于形式、监管不力埋下的根。据了解,各地市、企业会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测产标准,因地制宜进行调整。

      “在实际生产应用的测产中,有的测产主体并不会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图省事,简化了程序,比如在测定杂质、含水量和空瘪率上,就会随意很多。极简的程序往往会给测产数据带来较大浮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中显示,测产由县、省、部三级分时间、分层次进行测产。也就是,水稻测产程序应为县级自测、省级复测、部级抽测,统一标准,逐级把关。

      空中楼阁般的速成利益,经不起推敲和考验,却让大众对真正高产的水稻也开始产生怀疑。再看到动不动就破纪录的产量时,还能得到大众的几分信任呢?

      统筹丨麦倩明 李晓芬

      记者丨南方农村报 钟海芳 杨雪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