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天气寒冷蔬菜喷药方法得换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8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325
 

  冬季,棚内湿度高,光照少,温度低,适宜灰霉病、菌核病、霜霉病等喜湿性病害发生。一旦遇到连阴天,病害暴发,往往很难防治。病害重在预防,然而,冬季蔬菜抗逆性差,药害等问题发生多,药剂选择上要特别谨慎。

  保护性杀菌剂

  使用技巧

  市场上药剂种类很多,尤其是杀菌剂,常用的就有百十个品种。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防病害时,菜农应重点用好保护性杀菌剂。相比于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基本无内吸性,主要通过在植物表层形成保护膜,提前杀灭病菌起到作用,触杀性强,不容易产生抗药性,药效稳定,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更小。因此,用好保护性杀菌剂,对减少冬季病害非常重要。

  常用的保护性杀菌剂包括铜制剂、代森锰锌、百菌清等等。想要充分发挥保护性杀菌剂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喷洒均匀。保护性杀菌剂无内吸性,喷洒后药剂就固定在原位置,因此喷洒保护性杀菌剂时一定要均匀。喷药器具要选择压力大、成雾性好的喷雾器,有时喷药后可发现叶片上有较大的药点,就证明喷雾器具不符合要求,严重影响药效。杀菌剂选择时,优先选择悬浮剂等颗粒更小的剂型。喷雾时,低浓度慢喷要比高浓度快喷效果更好,喷头向上比喷头向下效果更好。

  蔬菜生长快,而保护性杀菌剂不具有内吸性,对刚长出的新叶不具有保护性,要注意连续喷洒。一般来说,在病害高发期应每隔5天-7天喷药1次。

  二是分阶段对症用药,充分发挥保护性杀菌剂优势。预防病害或在病害初发期,单用保护性杀菌剂即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病害发生后,保护性杀菌剂也是主要的辅助治疗药剂,可与内吸性杀菌剂配合,防治效果更佳。

  在病害高发期,要加强对蔬菜生长情况的监控,尽量早发现,早用药,确保控制病虫害于暴发之前。抓住病害高发的时间和地点,是监控蔬菜病害发生的关键。观察时间最好定在拉棚后;地点则是棚前脸和放风口下两个。还要注意根据高发病害种类,选择对症的保护性杀菌剂,如灰霉病、菌核病用氟啶胺、咯菌腈,卵菌病害用氰霜唑,叶部斑点用百菌清等,细菌性病害用铜制剂。

  预防药害选药用药有技巧

  近年来,随着病害加重,用药增多,复配种类增加,药害的发生也日益频繁。如何才能减少药害发生呢?

  一是选用安全性更高的药剂。无机铜、唑类等药剂相对更容易产生药害,无把握时减少使用。优先选择广谱高效的杀菌剂,如生物菌剂等,是减少药害发生的根本。

  二是减少复配药剂的数量。将几种农药混合使用,可节约人力、时间,并可起到兼治、增效和延缓抗药性的作用。但不少菜农对此有误解,认为一种农药治不住病、贪多求全,防治一种病害就混配三四种农药。有时一次喷药,就混合杀虫剂、真菌杀菌剂、细菌杀菌剂、叶面肥等数类,这容易引起反应、改变药剂原有性质或增加农药浓度,产生药害。其实,只要对症下药,防治一种病害用一两种农药足够了,混加更多农药没有必要,也增加了药害产生的可能,得不偿失。

  三是注意喷药速度、时间等。苗期及花期、幼嫩组织及徒长植株,组织幼嫩,抗逆性差,容易出现药害,使用要谨慎。喷雾时间、棚内温度等对药害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喷药时,行走速度要均匀,掉头时关闭喷雾剂,避免两头喷药过重,更要避免剩余药剂后重复喷药。

  四是多种用药手段搭配。冬季通风少,湿度高,病害高发时,使用普通喷雾器往往一亩大棚就需要五六桶水,对降低棚内湿度不利。遇到阴天等恶劣天气,棚内病害高发时,要选择多种用药渠道,除喷雾外,还应搭配喷粉、空气消毒片、烟剂等多种手段。不同的用药手段,特点不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互补的效果。

  (据《北方蔬菜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