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乘势而上 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从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上看发展

2023年11月8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记者 祖祎祎

  


  2023年9月,隆平高科旗下新疆隆创种业有限公司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玉米加工车间,正在进行玉米果穗烘干前的扒皮及捡穗作业。 资料图

  推动种业振兴,企业是骨干力量。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强弱直接决定了种业的兴衰成败。

  为深入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2021年,农业农村部从全国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有关部门出台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对接平台,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种业企业乘势而上,育种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扶优工作呈现“一优化三提升”的良好局面。

  10月31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在北京召开全国种业企业扶优工作推进会,总结种业企业扶优工作进展成效,交流典型经验做法,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企业扶优重点工作。

 
各方支持、精准帮扶 发展格局不断优化


2021年,农业农村部初步构建起“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的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后,隆平高科、宁波微萌、华智生物等领军企业、特色企业、专业化平台企业加速发展,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目前,“阵型企业”已获业内和社会广泛认同,并作为重点对象予以支持。

  江苏省安排3.78亿元支持种业企业承担“揭榜挂帅”项目;湖北省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四川、河南等14个省(市)组建种业集团,探索培育本地乃至全国种业领军企业……两年多来,不少地方都拿出很多真招实招、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建立与国家阵型企业“一对一”联系机制,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在安徽省,为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当地种业管理部门联合金融部门组建金融服务平台,组织818家种企入驻,为企业提供“7×24小时不打烊”金融服务,为种业企业新增贷款67.92亿元。此外,还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发放“活体贷”6.4亿元;联合光大银行,为全省种业企业授信达10亿元;支持良繁基地探索“种业小镇”建设,累计发放贷款15.7亿元。

  在广东省,有关部门在2022年成功推动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与温氏集团、华南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3亿元,力争打造世界前三的头部生猪种业龙头企业。

  为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国农业银行推出12条差异化支持政策,全面服务“强优势”阵型企业,稳定支持“补短板”“破难题”阵型企业,为“专精特”“独角兽”企业建立专门服务名单、专业评价体系和专属支持政策。据统计,截至2023年9月,中国农业银行种业领域贷款余额456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了2倍。

  在一系列政策、资源、资金的支持下,各地种业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投资并购步伐也在加快——大北农集团投入近10亿元收购云南大天、广东鲜美种苗等企业股份;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注资40亿元成立国投种业,布局生物育种产业。从这些头部企业的战略布局上可以看出,我国种业企业的发展格局正在不断优化。

  据统计,2022年农作物种业领域投资并购金额达30亿元,比2020年增长1.5倍。
 

科研投入持续增长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都离不开种业原始创新。

  数据显示,近3年来,阵型企业科研投入呈现持续增长势头。2022年农作物种业企业研发总投入达65亿元,比2020年提高17%;畜禽阵型企业研发投入23亿元,比2021年提高32%。实实在在的投入,为提升企业科研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破解企业发展的难题,科企合作是有效“良方”。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组织与100余家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协会学会共建联合体,建立了市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为企业提供战略发展技术咨询服务,形成“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的合作模式。该院肉鸡育种团队首席科学家任职新广农牧公司副总经理,团队常年选派5-8人进驻企业,共同开展白羽肉鸡新品种培育,弥补了企业发展中人才不足的短板。

  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培育“京红”“京粉”等蛋鸡品种11个,实现我国蛋鸡育种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成功跨越,助推我国蛋鸡品种国产化比例超过2/3。

  随着企业科研力量的持续投入,一批创新成果在不断涌现。2022年农作物种业企业国家审定品种占比达73%,申请新品种权占比达56%。畜禽企业牵头培育通过审定的品种占比达59%,自主培育的3个白羽肉鸡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超过20%。

  与此同时,一系列高新技术正加速应用,落地“生金”。温氏食品、首农集团自主创制生猪、奶牛专用育种芯片实现进口替代;隆平高科、福建圣农等企业加强先进生物及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

  以福建圣农为例,近10年,公司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与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在白羽肉鸡育种技术、原种鸡群疾病净化等进行技术合作,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成功培育出“圣泽901”白羽肉鸡新品种。目前,该品种已在公司内部实现了进口品种的完全国产替代,肉鸡年产能力达7亿羽,并以124.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福建省品牌价值百强第九位。
 

深化企业基地对接 供种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基地是种业企业的“生产车间”。依托优势企业的积极参与,稳定布局,我国制种基地建设稳步提升,种源供应充足稳定。

  以先正达为例,2021年起,先正达集团中国与14个县级政府合作共建基地,探索优化“大品种+大基地”长效机制,通过合力打造现代供应链中心,实现种子生产质控体系全程覆盖,研究推广先进制种技术,有力带动了当地制种产业升级和农民增产增收。

  除此之外,隆平高科、登海种业、九圣禾等阵型企业在新疆投资数亿元新建现代化生产加工生产线;玉米、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率较原来提高20个百分点,小麦大豆实现全程机械化,整体精深加工能力提高10个百分点;更多企业将种子活力和健康度作为重要内控指标,提高种子质量水平……县企共建,不但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提升,也推动了基地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农作物商品种子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5%以上。

  同时,种业企业还积极承担种子救灾备荒储备任务,特别是近年面对低温冻害、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勇担重任,全力配合做好种子供应调运,在种源应急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走出国门亮品牌 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持并不断拓展国际业务。

  据统计,2022年农作物种子出口额2.6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0%。杂交水稻种子出口数量、推广面积持续稳定增长,花椰菜种子在南亚地区已形成品牌,自主培育的高产蛋鸡和白羽肉鸡父母代种鸡也首次走出国门。

  当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种业领军企业正在崛起。先正达、隆平高科稳居全球种业前10强,北京峪口禽业稳居世界蛋鸡育种前3强、成长为世界最大的蛋鸡制种企业……放眼全球,我国种企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在种业振兴即将由“三年打基础”转入“五年见成效”的新阶段,企业发展既迎来前所未有历史机遇,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创新能力还需持续提升。此外,政策支持体系还需持续强化,企业发展环境还需持续优化。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按照“完善国家企业阵型、持续深化三对接、提升企业治理能力”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指导培育,适时调整优化,深化部省协同,以阵型企业培育为重点,持续优化企业布局。二是加大对企业的种质资源支撑,支持企业牵头开展科研育种攻关,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科研对接。三是推动金融机构完善支持政策,搭建企业融资平台,完善制种保险,以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为导向,加强金融对接。四是发挥企业在基地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以保障种源安全供给为目标,深化基地对接。五是加强品种研发管理,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以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重点,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把企业发展融入种业振兴实践,打造种业企业“百年老店”。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