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2021中国种子大会精彩回眸!

      祖祎祎 邓卫哲 现代种业

      “十四五”开局,种业站上了全新的高度。为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320日,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在海南三亚召开。会上,海南省政府、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业内院士专家、种业领军企业代表等2500余名业界人士济济一堂,为探求种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大会共开设1个主论坛和13个分论坛,针对玉米水稻、蔬菜、水产、畜禽等不同领域,聚焦种质资源、商业化育种、新品种保护等种业发展关键问题,100多位国内外专家围绕产业发展优势与痛点,解读种业政策重点,解析行业发展趋势,开展了百余场对话交流与深入探讨,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自贸港时代来临  南繁产业大有可为

      我国农业发展的根基在种业,优势在南繁。一直以来,作为我国最大的农业科技试验区,南繁加速了“中国种”的选育和发展,也为“中国饭碗”筑牢了坚实的底座。

      种业翻身仗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种业攻坚战里,南繁无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自贸港时代的南繁产业发展方向在哪里?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启发建议,海南农业与南繁要以市场经济导向,按生态适应性重新布局海南作物生产,利用好南繁科技人员密集的优势,研发新作物、新技术,生产科技含量高、价值高的农产品。

      近年来,作为种业“引进来”“走出去”的桥头堡,自贸港建设让南繁开展国际合作的优势愈加凸显。随着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设,海南将成为国内外种质资源交流合作的重要“中转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谈及自贸港建设与种质资源引进时指出,我国目前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总量52万份,但对国外优异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率比较低。“我国应充分利用建设海南自贸港契机,在海南建立种质资源引进绿色通道,推进种质资源和商业种子、种苗便利入关。”

      近年来,围绕育种科技、种业交易和热带农科,南繁科技城的建设初具规模。目前,通过招商引资,65个南繁项目已相继落户。如今,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一系列政策支持,南繁已发展成为中国的种业“硅谷”。

      “对南繁产业发展来说,目前的政策环境是最给力时期,从国家战略、自贸港建设、金融创新等层面来看,其广度、深度、力度、韧度前所未有。”海南省对外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莫壮才表示,为确保南繁科技城企业有非常活跃的资本运作和资金支撑,海南省政府和农业发展银行合作建立南繁科技基金,第一期达15亿。

      近年来,中央赋予海南更大改革自主权,南繁硅谷建设将拥有更多自主权和更高灵活性。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忠松指出,下一步,围绕制约种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等问题,海南将不断探索制度集成创新。据介绍,南繁硅谷将在项目资金、用地用海、人才保障等方面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重大项目、重点人才采取“一事一议”政策突破,全面释放创新动能和市场活力。

      聚焦产业痛点  找准攻关“卡点”

      大会当天,玉米、水稻、畜禽种业创新发展等论坛现场座无虚席。论坛上,众多院士专家分别围绕各自领域产业发展趋势、下一阶段攻关目标等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与对话交流。

      作为我国第一大作物,打好玉米种业翻身仗,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表示,畜牧业和加工业发展将带动我国玉米年需求呈2%增长,按照1.5-1.6%产量年均增速,有效供给压力增大。下一阶段开展玉米种业攻关,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研究,突破合成生物等关键育种技术,在以产量为核心基础上,培育优质专用、绿色环保、抗病抗逆、资源高效、适宜轻简化、机械化等自主品种,把控玉米种业发展主动权。

      水稻育种如何突破同质化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则认为,国内农作物种子市场1200个亿,有6000多家企业在竞争,当下,“小作坊式”育种举步为艰,只有通过科企深度融合,实现大协作、大团队,通力合作才能“破局”。但科企深度融合仍有待相关政策的全方位保障。

      除了科企合作,激励育种创新,还需要制度保障。据介绍,国家水稻良种联合攻关启动5年来,在四大粮食作物中率先签订水稻派生性品种保护制度EDV协议,促进了一大批优质新品种的育成。胡培松在水稻产业链发展论坛上建议,在水稻新品种保护上尽快启用UPOV公约91文本,以进一步鼓励原始创新。

      畜禽产业为我国提供了优质的肉蛋奶,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路在何方?在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看来,我国畜禽种质资源丰富,畜禽种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从各项数据来看,近年来畜禽品种选育遗传性能在逐步提高,遗传进展一直在进步,并不存在引种退化的怪圈。但仍需加快攻关力度,加快发展速度。

      “育种是创造明天竞争力的基础。”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表示,新时期内,我国生猪种业发展急需破除传统思维局限,建立共享共赢的商业模式。种猪繁殖性能的选育必须从体系上全面创新,在后非洲猪瘟时代,数字化育种体系、大数据育种系统等将为生猪种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解决“种源”问题是关键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

      如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超过47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中国人已将饭碗要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这其中,良种的贡献功不可没。据统计,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45%40%

      而下一阶段,农作物品质、产量要实现更大的飞跃和突破,解决种源问题是关键。

      万建民指出,近年来,我国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抗虫水稻、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耐除草剂大豆等,获得了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品种,满足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

      “但我们也面临各种挑战,基因深度挖掘能力待提升,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量,深度鉴定评价的种质资源不足10%。同时,还面临农业生物基础研究方面原创性不足,前沿技术创新‘短板’依然突出,生物大数据育种应用欠缺等问题。”万建民指出,这些因素都是造成当前我国种业与国际一流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对于解决“种源”问题的下一步攻关方向,万建民表示,当前首要工作便是充分进行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同时还需要加强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精准鉴定与挖掘,提升优异种质资源共享和利用水平。

      目前,为解决“种源”及重大科研攻关等问题,同时为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设提供服务载体,海南正在规划于崖州湾科技城建立种业知识产权特区。如何打好“先手牌”?对此,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党组书记夏君丽在论坛上指出,种业知识产权特区将对接国际最高规则,借力于国际最高保护水平接轨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建立知识产权政策制度的高地。

      种业创新不但需要制度引导,更需要法律的支撑。据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周翔介绍,近日已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进一步加强植物新品种权在法律层面的保护力度。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祖祎祎 邓卫哲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