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育种人讲述:平凡的玉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18  来源:中国种业  作者:孟昭东  浏览次数:1105
 
       “某种东西种在心里,成为了永恒。对我来说,这种东西就是玉米。”

      ——讲述人:孟昭东

      最初与玉米结缘是在大三实习那年,我被分在了玉米遗传育种课题组,从此注定了自己一生职业的归宿,并与我的老师建立了延续至今的深厚情谊。当时自己是课题实习小组长,之后追随老师来到农科院开启了玉米育种生涯,一干就是三十年。在此,真诚地感谢老师!感谢那位能随意游走于理想王国与现实世界的老人和他的伴侣!同时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师长、同事和亲友们!

      之所以想写一下玉米,在于它最让我动感情。它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却又神秘得不能再神秘!正是这份神秘感,让它充满了吸引力。记得有一次去登海种业,席间乘着酒兴问董事长他的企业里谁最大,看董事长沉思不语,便又自问自答地说一定不是他而是玉米,董事长也爽快地喝了那杯酒以示认同。之所以敢如此断言,就在于了解玉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是爱玉米爱到了痴迷的地步!听说晚上常常打着手电筒去看玉米,风雨过后总是第一时间去试验田里看看玉米是否被刮倒,哪怕折了一片叶子都会心疼不已......我想正是这份痴迷才成就了今天的他——一个可以载入玉米育种史的中国神话!如他这样的人,在中国还有很多,尽管绝大多数人远达不到他那样的成就,但也同样值得敬重。

      笔者语录

      一个人受敬重不应只取决于他的成就,更在于那份坚持不变的初心与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接触过很多玉米行业的人,除了见面必谈的专业,更打动我的是他们对玉米的那份纯真与痴迷。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为了钱,但我想说要挣钱大可不必从事这种苦行僧式的工作。他们心中一定有更美好的东西,那种东西应该称之为理想。

      笔者语录

      只有理想才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玉米人前仆后继推动玉米产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成为玉米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另一种动力应该是玉米赋予人的精神力量。

      玉米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作物。成其大者应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它生命力旺盛。玉米走到哪里都能扎根开花结果。只要有一丁点儿土壤,哪怕是贫瘠的砂砾,甚至坚硬的岩石缝里……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只要有一点雨水,它就顽强地生长起来,倔强地孕育出几粒、十几粒种子,顽强地将生命繁衍给后代——这更像是母亲的情怀,拼了自己的一切,只为了襁褓中孩子的成长。二是它用途极广。据2010版《辞海》:玉米籽粒除供食用或作饲料外,工业用途极广,可制淀粉、葡萄糖、乙醇等。秆、叶可青饲或作青贮原料,苞叶可作纺织工艺品的原料......与玉米处久了,玉米人身上也就浸透了玉米的特质。玉米种植面积大,玉米人的格局也就大了起来,有了无尽的空间去奋斗,去实现理想。

      玉米研究史上最有名的应该是那位叫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的女科学家。她发现的基因转座现象让她在81岁高龄拿到了令学术人自豪的诺贝尔奖。我不知道她在获奖感言中除了感谢师长、同事和亲朋外,是否还感谢了玉米。说起诺奖,又想起了我国文学诺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眼前顿时浮现出一片片茂盛的高粱地。莫言的文学是植根于他的高密大地的,他的灵感也源自那一方生机勃勃的土地。但对我们搞玉米的人来说,始终还是那片玉米地——一个同样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播种、授粉、收获......雨后晴天蒸笼似的玉米地里裹着湿透的工作服在泥泞中扶着玉米秆艰难穿行,那带细齿的叶片在肢体裸露处留下难以名状的痛楚与伤痕,挥之不去的病菌灰尘枯叶和虫子分泌物肆意弄脏你衣服、钻进你衣领,黑黄相间的硕大蜘蛛和黑花蚊子以及叫不上名字的虫子与看不到的毒液时常制造出一处处肿痛与溃痒......那种感觉直钻到你心底......一年两三季、年年复年年,玉米在带给你痛苦的同时,也把爱的种子悄然种在心底。

      之所以爱玉米,还在于它的低调。在所有能充饥的作物中,玉米应该算是最低调的了吧。也许你会说还有地瓜和土豆呢!它们虽然也把最有用的部分深埋在地下,但同时也把花开得那么绚烂,千方百计地吸引着蜂蝶的注意——全然不像玉米,即便无人欣赏,也会耐着寂寞悄然生长,把自己最有价值的部分含蓄地掖在腰间,竟然还要找几片苞叶来把它包上......这对于世界第一的作物来说,也未免太低调了吧?我想也正是这种低调才成就了它的伟大!而且玉米的这种品质一定与最早训化它的印第安人有关。那些美洲原住民也一定是一群朴实无华、低调实干的人。不然我们今天看到的玉米,它的果穗也许就在头顶上了——你知道有些返祖的玉米,它的顶端花序也会长出一个个的小果穗。你能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啊!我的眼前顿时出现了一群黝黑欢快的人——那一定还是一群能歌善舞的印第安女人,因为男人们通常都去打猎了——在田间辛勤快乐地劳作着,我甚至听到了那开怀的笑声和动感的歌声在蓝天白云间飞扬,伴随着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田间嬉笑着,打闹着,奔跑着......那是多么幸福欢乐的劳动场景啊!我想也只有这种欢乐的场景才会驯化出这样一种作物,并把这种欢乐的基因融入玉米传递给几千年来从事玉米研发与生产的人。

      之后的玉米远渡重洋,给了世界一片生机与繁荣。最初的玉米养育了美洲的印第安人,今天的它却滋养着全世界——不分民族国界,不分穷人富人,不分黑白黄棕。它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记得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了,窝头、饼子、玉米粥,还有聊城当地一种叫“脐溜”(中间是菜馅,外面用玉米面包成球状)的玉米食品,虽然远不如大米白面好吃,却支撑整个中华民族度过了生活最艰难的时期!现在的人们很少直接吃玉米,它又变成饲料换来肉蛋奶以更高的品质滋养着人类,或被加工成数千种产品以满足人类不同的需求。我不能想象如果哪天没有了玉米,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要感谢玉米!感谢那些最早驯化玉米的印第安人!感谢那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像玉米一样的人——低调朴实、平凡无华,却又无处不体现自身的价值!

      2021126日定稿


      孟昭东

      山东东阿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研究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书记、副所长(兼)。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工作,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选育了lx9801lx03-2等玉米自交系10余个,鲁单981、鲁单9002和鲁单9088等品种累计推广1亿余亩。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泰山学者”种业计划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团队获农业部“黄淮海生态区玉米遗传育种创新团队”称号。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