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玉米大豆调控还在路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16  来源:中华粮网  浏览次数:371
 

      今年粮食多个品种上涨极为引人注目,也受到了高层重视!相关部门已多次强调,此番现象是粮食价格连续多年下跌之后的恢复性上涨。在确保粮价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下,国家定不会放任粮价肆无忌惮的不合理式上涨,但又会留有一定的上涨空间,而这其中的弹性幅度一直都在国家的掌控之内。12月以来,除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释放出的多个对粮食市场的重磅信号,央视同样对大豆上涨背后的囤积资本做了重磅调查!

      一套政策“组合拳”,玉米下跌

      目前来看,国内玉米市场正在应声下跌,正如此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喜贵所说,玉米12月份收购价格回调可能性大。

      国家正式开始出手了,首先是暂停了中储粮新粮收购,吉林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已经停止收粮。其次是开始投放临储玉米,12月11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吉林省2015年玉米57.66吨。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最新消息显示,12月17日黑龙江临储玉米将定向销售71万吨。两场定向拍卖以示政策调控玉米市场的决心!

      从最近的政策节奏来看,事实性的调控组合拳陆续出手。预计在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控下,市场上粮源流通有所增加,目前主产区停收、掉价企业还在扩增,预计本轮回调还将持续。

      玉米期货最近动静也很大,主力合约12月以来震荡调整,累计下跌123元/吨。

      目前东北产区价格已然回落。以天成玉米为例,12月15日11:30起玉米收购价格价格下调60元/吨,水分 14.0 %,等级2等以上,价格为2500元/吨。黑龙江依安鹏峪落20元,20水2242元;黑龙江青冈龙凤昨日落10元,14水2430元/吨;京粮龙江昨日落10元,14水2420元/吨;内蒙古通辽梅花落10元,二等14水2570元/吨;内蒙古开鲁玉王落10元,14水2520元/吨。

      今年玉米相比去年涨跌幅度都比较大,风险高!

      对于玉米的缺口,综合下来,玉米市场基本可以做到供需紧平衡。

      玉米市场上,各家平衡表的数据存在千万量级的差别,其对明年供给缺口的评估在2000万—1.2亿吨,假设供给短缺6000万吨,据增石(辽宁)物产研投部农产品分析师郎旭秋分析填补缺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扩种增产。国家政策主导+提高种植收益+提升科技单产,任重道远,前路漫漫。

      其二,上年结转。主要是临储余粮,预估3000万吨。

      其三,进口补充。大幅增量只能靠美国,其余国家期末库存都是百万吨级别,难以满足。

      其四,进口谷物替代。主要是小麦、高粱、大麦、DDGS。在综合考量各国历年产量、出口量及全球期末库存的情况下,预计进口2400万吨,约替代玉米1600万吨。

      其五,进口猪肉替代。明年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按进口量与本年度持平的400万吨计算,理论上可以替代1000万吨的玉米消耗。短期内,进口猪肉更多为满足当前供给;长期内,靠多进口猪肉来少消耗玉米的效果才能体现得更明显。

      其六,国产政策性小麦+水稻替代。这是未来国家主要的主动调控手段。不过,全球粮食危机+“六稳”前提下,动物与人的口粮争夺不言而喻,只能将2014—2016年的陈化粮作为调控对象,预计替代2000万吨玉米,底牌相对清晰。

      综合来说,供给缺口6000万吨,补充合计9600万吨,缺口“理论”上可以弥补,但各个环节敏感又脆弱,另各家平衡表中其实已经考虑了明年的替代,不然缺口不止6000万吨。综合下来,玉米市场基本可以做到供需紧平衡。

      央视重磅调查大豆!矛头直指资本炒作

      央视财经在近日发布了一则重磅调查《蹊跷!大豆都去哪了?!央视重磅调查:丰收之年,神秘资本囤积大豆,他们在赌什么?》,单从标题就能看出央视的出手力度,“蹊跷““重磅”“神秘”“赌”,几个特殊用词,加之连续反问,可见是对大豆上涨的一次“威慑”。

      调查中称今年的大豆丰产又增收,据相关统计,2020年相比去年增长100万吨左右,预计今年产量1600多万吨,按理说供应更多了,价格却高高在上。不少大豆加工厂正在面临亏损,每加工一吨大豆就要赔掉2000元,高额的成本给企业带来负利润,现在的加工企业基本上都处于停产状态。

      文章指出,今年有不少其他行业进来的资金囤货,都在赌豆价上涨,这也是今年价格高的重要原因。目前,种植户手中还有两三成,加工厂收到的大豆也在三成左右,多数大豆在贸易商和相关资本手中。

      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大豆价格的大幅上涨并不符合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因此豆价并不会无休止上涨,尤其是在炒作的推动下。在12月11日周五晚,央视调查国产大豆的文章一经发布,随即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影响了市场情绪,在12月14日周一开盘,豆一开始疯狂下跌,暴跌4.38%。市场认为,央视的报道代表了官方的调控态度。

      央视财经最早在9月份已开始追踪粮食上涨,高度聚焦玉米大豆两个热门品种,关键时期释放重要信号。在10月份的一周内连续对玉米报道三次,对舆论走向进行引导。现如今对大豆作出重磅调查,可见官方对粮价的高度关注。

      央视财经

      9月7日

      涨!涨!涨!连续8个月上涨,还创6年来新高!“玉米”也疯狂?

      10月17日

      玉米价格每吨涨千元!专家:灾情并非主因...

      10月21日

      疯狂的玉米!期货价格刷历史新高!还会继续飙涨吗?

      10月23日

      太火爆!高价收粮!粮食经纪人根本等不及农户把粮食收回家,田间谈价直接收割拉走…

      12月11日

      蹊跷!大豆都去哪了?!央视重磅调查:丰收之年,神秘资本囤积大豆,他们在赌什么?

      引以为鉴

      引用期货日报的《“偷鸡不成蚀把米”抢拍小麦结苦果!玉米、大豆市场也“心慌”》一文的部分内容:

      早在一个月以前,受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原料数量将大幅增长预期提振,小麦市场看涨心理较重,不但制粉企业、饲料企业、生猪养殖企业等进入最低收购价小麦拍卖市场大量竞拍小麦,而且部分贸易商、仓储企业与小麦产业外的一些投资机构也大量抢拍小麦,当时大家的心理是先拥有货源,并耐心来等待未来市场价格出现上涨。

      事与愿违,随着相关机构采取加大玉米、小麦进口,加大各项政策性库存粮油出库量,以及保持最低收购价小麦每周400万吨拍卖量不变等措施,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成交率、成交价格均稳中有降,市场看涨心理等很快得到了遏制,最重要的是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最终出路是进入制粉企业与饲料企业,而在制粉企业与饲料企业并不缺少原料的情况下,各类主体拥有的大量小麦资源最终是没有出路的,部分主体由于资金紧张,加上难以承受仓储费用与资金利息等成本的不断增加,现在只好降价处理拍得的最低收购价小麦。

      小麦价格出现下滑以后,很快引起了玉米、大豆市场的关注,而且这两个品种的市场心理也出现了较大变化,部分拥有较大玉米、大豆库存的贸易商与投资机构开始出现了“心慌”现象。实际上,这与市场资源在谁的手中有很大的关系,正如央视近日所报道的那样——国产大豆去哪里了?全是在中间商手中,特别是在一些资本的手中。而他们并不是市场最终的需求者与使用者,在下游需求不旺或没有人接盘的情况下,这些囤积有大量玉米与大豆的中间商肯定会出现分化,也会有主体开始降价出售玉米与大豆,市场价格自然会出现松动,近几个交易日大连玉米、大豆期价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也说明了这一点。

      中华粮网综合整理。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