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寒冬不再,春天可期!玉米种业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5  来源:种业商务网  作者:姚生才  浏览次数:444
 

      新疆、甘肃、宁夏、内蒙西北四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土地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年来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生产的优势基地,全国有80%以上的玉米种子产于此,玉米制种也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及支柱产业。随着各制种企业对制种基地的争抢,制种面积逐年扩大,制种亩保产值也水涨船高逐年增长,由原来的每亩1300多元,一直上涨到如今的每亩2600元。与制种成本逐年增加相反的是玉米种子行业寒冬依旧,市场萧条,无序竞争,价格低迷,部分种子企业销量逐年减少,库存高企,利润下降,经营困难,举步维艰。
      
      产品的供需决定市场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玉米种子制种面积盲目扩张,生产数量过大,严重供大于求。据统计近年来最多的一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达到410万亩,一般情况下每一亩玉米制种生产的种子可以供250--300亩大田种植用种,全国按4.5亿亩玉米面积计算,正常气候下需要约150--180万亩制种面积即可满足当年大田种植用种需求,最多也就每年保持在200万亩左右制种面积是比较正常的。可见从供给侧着手,合理安排制种面积,降低玉米种子供给,玉米种业的寒冬不再,春天可期。
      
      一、市场不景气对行业的影响
      
      1、市场销售困难。玉米制种一方面受当年气候、花期授粉影响,亩产量不能保证,但是制种亩保产值、代繁费逐年增加,无论亩产量多少费用是固定的,导致种子收购单位成本逐年攀升居高不下,加上一些企业固定资产宠大、人员较多、管理费用较高,因此种子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市场不景气,在无序竞争下销售变得异常艰难,各种促销宣传手段花样翻新、投入更多人力财力、销售费用也比以往大幅增加,因此种子销售费用高。收购价高、生产成本高、各种销售费用高,所有费用都在提高但是销量不增反降,这样下来企业利润相对减少,导致生产经营相对困难。
      
      2、科研投入不足。生产成本上涨、费用上涨、销售价格反而在激烈竞争中一降再降,两头挤兑下利润空间有限,玉米种子销售的利润越来越小,于是企业没有更多的钱投入科研,科研经费逐年压缩减少。加上育种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又要急于快出高质量品种,只能跟踪市场畅销品种进行模仿复制,走短平快的法子,还没有成熟急于出山,推出的品种稳定性差,最终导致品种同质化严重,强大的科研靠持续的利润来支撑,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创新开发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如果研发没有持续性,产品没有后续跟进,企业将成无米之炊,长远发展更加艰难。
      
      3、产品良莠不齐。正规大公司严格合规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小企业或个人为了生存,从基地套购没有经过管理生产的质量有缺陷的种子,以次充好,仿冒大公司名牌产品,哪个市场认可就套哪个。大企业管理严要求高投入、费用高、质量好,小企业由于省去基地管理等费用,收购价格低费用低,以低价搏销量,只要能出手不压库就行,销售价格也相对低,但是农民鉴别能力差,市场监管不到位,导致优质不能优价,劣币驱逐良币,质量高的好种子无论从价格还是销量上都干竞争不过低质量的劣种子,长此以往,对农民及整个玉米种子行业将造成巨大的伤害。
      
      二、产量过剩供给多的主要原因
      
      销售市场的无序传导到制种生产的无序,企业间互相争抢基地,导致亩保产值和代繁费不断上涨;代繁公司处理隔离区费用过高,为了节省费用对隔离不作要求有的几乎无隔离;给农民保证的是亩产值,对农民的管理也不像以往严格,导致有的农户生产投入不足,各项技术落实不到位,质量难以保证;有的企业春天安排制种生产,由于销售不很理想到秋天不予收购跑路,大量种子滞留在农民手中;有的企业资金实力跟不上,即使种子收购了也不能按时给农民兑现种款;有的代繁公司没有接受制种企业任务私自制种或接收任务少而擅自扩大面积;也有的代繁公司私繁市场上畅销的种子,赌种子畅销形成缺口以满足小商套购,种子生产基地秩序混乱需要治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各自为阵,没有计划,制种无法控制,面积增多,导致玉米种子严重供大于求。
      
      1、品种多。首先是从事玉米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多,每个企业无论好坏都要审定几个品种,企业多了品种自然就多了;其次是审定品种加快,新《种子法》实施后,拓宽了审定渠道,缩短了试验时间,加快了审定速度,导致每年审定的品种成倍增长,多的眼花缭乱,每个品种无论好坏都有一些销量,因此每个品种都要安排制种生产一定面积,品种多了制种面积也就多了。
      
      2、制种多。严格地讲每个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都坚持以销定产,根据上年销售数量及市场表现确定下年销量,然后再来安排制种面积,既然有计划怎么会多呢?原因是一方面部分企业不能很好执行,不完全是以销定产,盲目生产;另一方面企业盲目追求销售数量,要求逐年要有一定的增长幅度,每个企业都安排一点,企业多了累积起来制种生产面积就多出来许多;再就是制种受气候影响亩产量变化大,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销售需要,在预估亩产量时都比较保守,亩产量低相应面积就要大,实际生产下来如果气候正常亩产量提高,那么生产数量就大了。
      
      3、库存多。由于前几年对市场预期较好,加上种子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蓄,多制种生产一些也不担心下年还可以卖。正在上升期的品种一般制种生产量比较大,但是农业是靠天吃饭,一旦气候反常上升期品种田间表现不好,就可能形成大量库存积压,需要好几年来慢慢消化。有的品种积压较多,存储时间长质量有所下降,为了清理库存还需要再生产一些新的,新品种需要生产,老品种也得生产,一次性库存转商损失太大,只能逐年消化,企业库存数量不如实申报,统计也不好掌握,这部分库存也增加了种子供给。
      
      三、适当减少供给降量提质增效
      
      市场经济下,产品价格决定供需关系,只有从源头制种侧降低制种面积适当减少供给,才能提升种子销售价格,让企业有利润,从而改进提高种子质量,加大科研投入,推出精品提高竞争能力。现状下种子企业难以维系生存,何来创新,更谈不上发展,因此要适当减少供给,降量提质增效。
      
      1、严格审定出精品。现在品种审定渠道多了,审定品种有点过快过多,品种差异性不大同质化严重,也就是审定的品种质量有所下降,有的品种审定了,稳定性差表现不佳见光死,这样的品种不仅耗费人力财力,还浪费资源和时间,劳民伤财得不偿失。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像郑单958那样的大品难以出现,在如此来回复制不注重创新的大环境下国内大品种何时才能出现。因此审定渠道多了,制度宽松了,但是审定标准和要求也要相应的提高,关键性指标不能还按以往的来衡量,增加一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指标,提高审定品种的质量,把真正优良的品种选出来。标准提高了,真正能通过审定的精品数量就少了。
      
      2、企业自律降供给。种子企业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顺势而为,加强自律,一是在新品种报审前要通过育种专家、经销商、农民三个层次环节的评比鉴定,新选育的品种要有一定的优势,要切实经得起市场检验,不能为了审定而审定,审一个推一个成一个;二是要严格以销定产,提前做好市场预测,科学合理安排制种生产计划,尽可能缺口经营,宁缺勿滥,从自身实际出发,自觉减少制种面积,不盲目贪大求多,以稳为主,降低经营风险;三是彻底清理库存,储存多年的种子活力下降,一旦遇到特殊气候就可能由于顶土力弱而导致出苗不好,加大了风险。因此要下决心彻底清理库存转商处理,淘汰审定多年的老品种不再生产销售,把库存降下来,轻装上阵。种子企业通过自身约束,主动减少制种面积,降低供给。
      
      3、强化监管控生产。近年来各级对种子销售市场管理较为严格,每年进行产品质量抽检,种子生产基地管理较为宽松,企业自身也不够重视,因此要强化对种子供应的源头生产基地进行管控,规范生产管理,合理供给。一是控品种。没有审定的品种只允许少量制种,严格禁止大面积制种生产;审定多年的老品种也要禁止制种,退出市场销售;没有品种权的品种禁止制种,杜绝私繁乱制,通过保证品种制种生产的合法性,从源头减少制种品种数量。二是控企业。信誉不好、实力较差、不能按时兑现种款的企业不予安排基地,禁止企业与村里直接合作制种生产,每年对当地代繁企业要进行信誉评价,根据管理能力优劣限制代繁制种面积,把生产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三是控套购。从企业备案严查合法性,从播种后苗期、花期、收获期进行三期抽查生产合同,防止代繁公司私自制种生产;在收购阶段要沿村设哨、沿路设卡,严查小企业或个人基地套购,打击代繁公司多制少报。
      
      高质量的种子是生产出来的,要重视生产基地管理,从供给的源头抓起,审定良品、生产精品、稳定供给,只有稳定的生产、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供给才能促进种子行业健康发展。(来源:种业杂侃)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