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 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8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279
 

  8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早稻产量为2859万吨,比2017年减产128万吨,下降4.3%。此前发布的夏粮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比2017年减产306万吨,下降2.2%。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秉信表示,尽管今年夏粮和早稻略有减产,但从监测情况看,玉米长势总体要好于上年,加之有好的政策,不断增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推进的农业改革创新,我国粮食生产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粮食生产的基本面总体良好。
 
  根据对早稻主产区的实割实测抽样调查和非主产区的重点调查,2018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479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50千公顷,下降6.8%。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分析说,早稻播种面积减少,一是农民主动进行结构调整。由于早稻单产低,品质较差,价格也比中稻低,加之“双抢”劳动强度大,导致农民种植早稻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户选择“双季稻改单季稻”或“水田改旱田”,改种大豆等作物。二是早稻播种移栽期间,广东、广西降雨量比正常年景偏少,气温偏高,灌溉条件偏差,插秧用水不足,局部地区将早稻改为中稻或其他作物。三是部分地区休耕轮作面积增加,早稻种植减少。
 
  数据显示,今年早稻每公顷产量5967公斤,比上年增加157公斤,增长2.7%。
 
  侯锐表示,今年的早稻单产增加,一是早稻育秧移栽期间,除局部地区受旱用水不足外,江南、华南大部地区以晴为主,热量充足、无明显低温阴雨和寡照天气,保证了早稻育秧、移栽和苗期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早稻个体发育较好。二是拔节抽穗期间,产区大部分时段温度适宜、日照充足,温高雨少有利于早稻晒田控蘖以及扬花授粉,提高稻穗结实率。三是灌浆收获期间,早稻产区晴天多,大部时段光热正常,日照充足,有利于早稻灌浆、成熟、收割以及晾晒。
 
  “今年早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这是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的结果,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成果,是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表现。”侯锐表示,2018年早稻产量虽然有所减少,但由于早稻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比重较低,加之稻谷库存较多,对国家粮食供给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黄秉信表示,近1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能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排灌站和能够使用的灌溉用水塘水库数量不断增长,为粮食实现稳产高产奠定良好基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全国灌溉耕地面积不断增加。2016年全国有灌溉设施或水源、正常气候下能灌溉耕地面积占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55.2%。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1.2万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201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了470公斤,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跨越新台阶,我国粮食库存持续增加,充裕的粮食库存有力保障了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稳定,也是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坚实基础,但出现了部分粮食品种阶段性过剩、库存压力较大,绿色、有机、安全等优质农产品供应不足等问题。”黄秉信说,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我国农业生产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化为结构性矛盾的重大判断,在全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迈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