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湖北省农科院150万转让小麦新品种“鄂麦00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146
 

 
    本报记者何红卫乐明凯
 
    5月5日,2017年鄂审小麦新品种“鄂麦006”国内种子生产经营权,在湖北省农科院以150万元价格转让给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小麦是湖北的重要粮食作物,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但是小麦种子产业一直是湖北省劣势产业,长期存在湖北种麦、河南供种的现象。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月明介绍说,此次签约的小麦新品种”鄂麦006“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目前已进入国家正式区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20.4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7.52%,产量增幅居湖北近十年来选育审定的19个小麦品种之首。下一步,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将在全省主产区铺开种销。
 
    该品种第一选育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梅芳告诉记者:“在刨除相关费用后,转让收益按照5∶2∶3的比例分配,50%分配给研发人员,20%分配给研发团队作为研究资金用于继续开展研究工作,30%分配给农科所。”
 
    “突破性品种‘鄂麦006’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推进、提升湖北小麦优质水平,优化湖北小麦品种结构,促进市场有效供给,也是农科院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案例。”湖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刘晓洪说:“此次转让费150万元的70%,将用于奖励‘鄂麦006’育种团队,用于开发更多的优秀品种。”
 
    链接·鄂麦006
 
    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陕65/上海保山279/丰优7号”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
 
    品质产量:2014~2016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815克/升,粗蛋白含量(干基)12.04%,湿面筋含量23.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0.40公斤,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7.52%。其中,2014~2015年度亩产411.70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9.74%;2015~2016年度亩产429.10公斤,比“郑麦9023”增产5.47%。
 
    特征特性:属半冬偏春性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茎秆蜡粉较轻,穗下节间长度中等,叶色深绿,旗叶较长、半上举。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形,小穗着生较稀,长芒,白壳,籽粒白皮,熟相较好。区域试验中株高83.6厘米,亩有效穗30.4万,每穗实粒数37.5粒,千粒重43.0克,生育期194天,比“郑麦9023”迟熟1天。抗病性鉴定为中感赤霉病、条锈病,高感白粉病、纹枯病。田间倒伏轻于“郑麦9023”。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栽培要点:
 
    1、鄂北10月下旬播种,鄂东和江汉平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亩基本苗17万左右,晚播田块适当增加播量。
 
    2、施肥以底肥为主,拔节期因苗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全生育期一般亩需纯氮12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8公斤左右、氧化钾8公斤左右。
 
    3、注意清沟防渍,控旺促壮,防止倒伏。
 
    4、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等病害。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