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李登海蹲守“玉米地”40年 培育出107代玉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29  来源:水母网  浏览次数:250
 

    新中国成立至今,粮食生产成就举世瞩目: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我国粮食的高产稳产,不能不提到两个重要人物:“南袁北李”,即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和玉米育种高产专家李登海。

    1949年出生的李登海与共和国同龄,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农民,一次次跨越世界玉米育种科技高峰,成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做出了令“学院派”专家都钦佩不已的成就。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前30年里,李登海将科研成果无偿地提供给了全国的农业院校及科研单位。据测算,李登海培育的玉米种,使我国每亩土地由养活1个人提升到养活4.5个人;他的玉米种子已累计在全国推广10亿多亩,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

    40年里育出107代玉米

    皮肤黝黑、双手粗大,黄胶鞋上沾满泥土……很难想像,眼前的“农民”便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李登海。国庆前夕,记者联系李登海,他正在海南的“南繁”育种基地里忙碌着。

    所谓“南繁”,指的是全国各省市区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单位,利用海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于每年9月至次年5月开展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生产活动。为搞育种,1978年,李登海毅然离开家乡,乘车换船,整整8天,来到被育种家称为“天然大温室”的海南岛,在距三亚15公里的荔枝沟镇租了一块未开垦的荒地,进行加代繁育。

    莱州———三亚,李登海如追逐太阳的候鸟,每年9月来到三亚,一直呆到来年5月,其间播种收获三季,然后再带着海南培育的种子赶回莱州进行夏播,他就这样不停地种和收。按常规,选定一个自交系,需要六七年时间。李登海通过海南育种加代,两三年就培育出一个品种。“三年工作一年完成,我40年育出了107代玉米。”李登海言语中充满自豪。从1978年至今,李登海已经连续30个春节在海南岛玉米育种基地度过,硬是将30年变成了100年。

    高产纪录一次次被刷新

    北李南飞,只为李登海终生的志愿———探索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李登海而言,海南的育种基地有着特殊意义,见证了他玉米育种的每一次突破———1978年,海南荔枝沟,“掖单2号” 突破了亩产不过700公斤的瓶颈;1989年,陵水基地,“掖单12号”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2005年,南滨基地,超级玉米“登海超试一号”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2004年2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李登海培育的“掖单13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11月8日,亚太地区种子协会第二届年会在上海召开,中国种业界的“南袁北李”双双获奖。袁隆平获得“中国杂交水稻杰出研究成果奖”,李登海获得“中国玉米产业重大贡献奖”。

    科技创新推广良种

    为推广良种,李登海大胆突破,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走进了种子经营推广的大市场,承担起了科学家和科技实业家两副重担,创立了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起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近年来,他抽调300多名专业人员,在全国各地设立了800多个示范点,实行讲座、栽培、管理、观摩和种子征订等全程示范服务,全面提高了我国玉米种植水平。据国家农业部统计,“八五”、“九五”期间,“掖单”、“登海”玉米在28个省(市、区)累计推广8.8亿亩,增产粮食930亿公斤,直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930亿元。

    2005年,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超级玉米育种计划的建议。2007年,李登海成为“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重点项目”主持人,此项目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三分之一的玉米播种面积,所使用的品种是由我选育的。玉米亩产量从当初的100余公斤达到了“登海超试一号”的1402.86公斤,咱中国人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西方曾经‘将来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李登海说,这是他最大的欣慰。

    “我是一只追逐太阳的候鸟,紧凑型高产玉米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北李南飞,这位“追逐”玉米和追逐太阳大半辈子的人,依然有着烈火燃烧一般的激情。“上半生为国家贡献了1000个亿,下半生再为国家贡献1000个亿!”这是李登海对玉米高产的承诺,也是60岁的李登海,对党和国家的承诺。

    追逐玉米地永不放弃

    万顷青纱帐中,闷热的玉米丛里,亘古不变的黄胶鞋踩出的是一步步坚实的脚印,还有一次次被刷新的玉米高产记录……半生时间,李登海几乎天天用脚丈量着大地,也丈量着人生。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是李登海成功与辉煌的关键,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前30年里,他将科研成果都无偿奉献给了国家,这都是李登海精神最耀眼的光芒所在。

    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个育种专家、科学家,离不开李登海在玉米育种领域的执着追求,勇于探索和不断总结创新。40载胼手胝足,劳心焦思,不断创新,李登海在缔造出庞大的玉米王国的同时,也使我国拥有了解决粮食安全的农业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

    李登海为当代青年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块自己的“玉米地”,那就是追求的事业。面对追逐梦想途中的各种困难,李登海用他的经历指引着年轻一辈:志存高远,勇于创新;只要踏实肯干,最终一定有收获。(杨诗星)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