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马铃薯春季管理主要技术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01  来源:湖北巴东县农业局  作者:田海山  浏览次数:330
 

    随着气温回升,马铃薯进入幼苗期,根系继续扩展,匍匐茎尖端开始膨大,块茎雏形初具,但生长中心在茎叶,历时15—20天。此期是承上启下的阶段,一生的同化系统和产品器官都在此期分化建立,是进一步发棵、旺盛结薯、促进产量形成的基础,此期主要农艺措施在于促根、壮苗,保证根系、茎叶和块茎的协调分化与生长。此阶段在生产上要抓好以下几项技术:  

    一、追肥、培土。每亩追尿素10—15公斤,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时隔15天左右进行第二次追肥、培土,两次总厚度不超过10厘米。  

    二、抗旱排渍。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中需水量较大,特别是现蕾开花期,茎叶生长繁茂,蒸发量大,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50%以上,遇到干旱要浇水。结薯期要注意清理沟厢、防渍排涝。  

    三、低山地区地膜马铃薯出土后,要及时破口接生,防治烧苗。  

    四、要特别注意防虫治病。常发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青枯病、二十八星瓢虫等。  

    晚疫病:属真菌病害,典型症状是感病叶片有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雨天和露水干以前叶背有白霉,最适发病温度20—24℃,相对湿度80%以上。一般中心病株出现的时间为低山4月下旬、二高山5月中下旬、高山6月上中旬。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清除或喷施高效低毒内吸性杀菌剂58%的甲霜灵500—800倍液喷雾或者72%的霜霉疫净800-1000倍液喷雾。  

    青枯病:属细菌病害,在幼苗期和成株期都可发生。田间的典型症状是叶片、分枝或植株呈急性萎蔫;发病块茎芽眼呈浅褐色或褐色,重者呈环腐状、芽眼流浓,病菌能在土地、堆肥、病薯或残株上越冬,高温、高湿是流行的主要条件。该病到温度高的低海拔地区危害较大,目前尚无有效农药防治。主要预防措施一是杜绝传染源,精选健康无病种薯,整薯播种;二是实行轮作换茬、最好是水旱轮作;三是拔除病株连同土挖起带出田间浸泡在水里。 
 
    二十八星瓢虫:是低海拔地区的主要害虫,幼虫咬食叶片背面叶肉,使被害部位只剩叶脉,形成透明的网状细纹,植株逐渐枯死。防治方法可采取人工捕捉幼虫,摘除卵块,在成虫刚出现时,喷施阿维毒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  

    地老虎(俗称土蚕):低山河谷地区、低洼内滞地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幼苗,咬断靠地面的茎部,使整株死亡。防治方法一是秋翻、秋耙、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基数;二是中耕灭虫,铲除地边、田埂杂草;三是药剂防治,用敌敌畏0.5公斤兑水2.5公斤拌细土100公斤,撒在苗眼附近,防效最好。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