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玉米产业体系专家张世煌:种业的希望在民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20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张世煌  浏览次数:261
 

     以前人们常说一些小公司不守规矩,现在却是一些官方背景的科研单位和大学教授很浮躁。不择手段地从模仿育种往下滑,也加入到剽窃育种的行列。一些小企业和个体育种者却沉得住气,低调做育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笔者从这两年品种考察中看到一个明显趋势,即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企业已成为品种研发的主体,尽管条件比较差,对科研单位还有依赖性。但另一方面,国家公益性科研单位却没有表现出改革的愿望。产品创新主体地位的转移是不争事实,今后技术转移的速度会加快。在这个大潮中,一些个体育种者走向前台,他们通常低调,培育的品种却越来越抢眼,使人刮目相看。国家科研单位和大学教授要理智地判断形势,切不可低估了企业和个体育种者的能力。

     个体育种者水平参差不齐,力量分散,通常以经验为主,许多青年人接受了商业育种的基本原理,这就是希望所在。我注意到有人激烈地反对商业育种,可是面对企业和个体育种者却是徒劳,最终只能使自己边缘化,恐怕连捞取个人利益的末班车也赶不上。

     最近几年东北地区接连推出几个新品种,令玉米界坠入团团迷雾,一时摸不清头脑。名不见经传的鑫鑫1号和鑫鑫2号,实际上是由本溪个体育种者李国斌培育的。他还培育了利民4号和利民5号,2011年又冒出一个利民33、本溪所TL0166(富尔一号)、宏育203,以及转让给黑龙江省农科院、在省里报审的玉258和玉259等。所有这些品种都是由本溪一位年轻的个体育种者李国斌培育的。

     一个民间育种者能取得如此成绩,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经验,也找一找自身的差距和总结教训。李国斌的师傅就是我们都熟悉的国内著名玉米育种专家王树功老先生,在计划经济时期从来没有得到国家的正式投入,但从不争抢,一直低调做人,低调育种,我最后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已年过七旬,还每年坐着火车往返辽宁与海南,整个冬季常住南繁基地,最终培育出著名的本玉9号。他没有获得过任何荣誉和奖励,但他是榜样,我们一直记得他。

     这些分散的个体育种者和许多小公司,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种业,但他们能在当今种业技术市场发挥科研单位起不到的独特作用。个体育种者不可能拯救天下,但他们能够起到“蚁穴”的作用,在培育品种和支撑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对科研单位造成冲击,促进转型,同时激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关键是政策。政策失误足以葬送一个国家的种子产业。尽管欧洲的种业科技比较发达,但公益性研究机构过于强大,私人企业的作用和地位被忽视和排斥,导致欧洲种业发展缓慢而没有竞争力;阿根廷和巴西种业及科研系统被跨国企业边缘化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现在,我们不得不借助于个体育种者的力量来捅破体制的硬壳,促进育种技术进步和体制改革与创新。

     而这样做能否挽救垂危的中国种业,仍尚属未知。(作者系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报》 (2013-02-20 第6版 生物)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