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小麦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24  来源:阳谷县农技推广中心  浏览次数:209
 

    小麦是主产粮食作物之一,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要求小麦产量必须上一个新的台阶。小麦是高耗水作物, 小麦产区的有限降水不足以满足小麦生长所需的水量,为了避免因缺水造成的减产,需要实施灌溉以补充水分   

    一 节水灌溉的概念   

    农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 3个转化过程:一是从水源地通过取水、输水、配水及灌水将水送至田间转化为土壤水;二是作物通过吸收将土壤水转化为作物水;三是在作物水分的参与下,通过作物的光合作用及生理作用,形成了作物的物质成果。节水灌溉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 
   
    节水灌溉的内容包括:(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节水工程技术,如喷灌、滴灌、渗灌,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模上灌等。(3)节水农业技术,如耕作保墒,培肥改土,适雨种植,选育耐旱品种等。与节水工程技术比,本技术投资小,见效明显,应大力推广。(4)节水管理技术,如制定节水灌溉制度,用先进手段调配水、量测水等。   

    一节水理论   

    1、  灌水与小麦产量的关系      
 
    小麦耗水来自四个方面:土壤水、地下水、降雨和灌溉。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在小麦的全生育期内可以忽略不计;当地下水埋深较深,不易为小麦根系吸收利用;灌溉是为了弥补地下水和降雨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在降雨量一致和自然地理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小麦生育期总需水量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较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灌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反映出来。
  
    2 、水分利用效率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严峻形势,如何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开展农业用水有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节水农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水分利用效率即水资源的平均生产能力,表示一单位水资源生产的作物产量或生产1kg作物产量的耗水量,它是节水农业研究的最终目标。 
  
    3 、防止水分的无效流失     
 
    主要是防止水分在水渠及田间因漏水渗透蒸发等作用产生的流失。同时雨水不能有效的引流贮存,使得降雨的水分不能完全得到利用,应建立引水渠及蓄水处等设施,合理调节水分在各个生育期的分配。 
 
    4  水肥耦合效应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水分亏缺是限制肥料效果的重要原因,适当的供应水分,可以达到“以水促肥”的效果,同时通过合理施肥,可实现“以肥调水”的目的,有利于提高作物的WUE,增加抗旱性,研究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水肥的联合调度,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肥的利用率,提高作物的产量。把水分、养分、产量3个参数全部作为变量,研究   

    5  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节水模式   

    喷灌技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但应优先用于:经济价值较高,且连片种植集中管理的作物地形起伏大土壤透水性强采用地面灌溉困难的地方;水源有足够自然落差适合修建自压喷灌的地方;灌溉季节风力较小的地区。微灌技术适应于所有的地形和土壤,特别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最适合我国北方平原井灌区,尤其适应我国现阶段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种植方式。渠道防渗技术是我国应用范围最广的节水工程措施,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   

    二  节水技术     

    1  地膜覆盖   

    对小麦实施地膜覆盖,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使作物早发育,早成熟。小麦在霜降至立冬播种,随种随盖膜,来春拔节时(气温5℃)揭下地膜。覆盖地膜有效地抑制了棵间蒸发,盖膜比裸地麦田土壤含水率高0.8~3.5 %,小麦至揭膜时土壤含水率反而比盖膜前高4%~6 %,使小麦充分地利用了土壤水和地下水。小麦盖膜直至拔节前都无需灌溉,减少了越冬及返青两水。   

    2 精细整地, 足墒播种   

    小麦节水灌溉的关键时期是春季,而冬季是基础。所以, 冬前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培育壮苗。首先是浇足底墒水,精细整地, 深翻细耙, 防止玉米秸秆还地块透风漏气, 保证足墒下种, 严把播种质量关, 做到播深一致, 下种均匀,保证苗齐、苗壮。 增加基本苗与常规灌溉比, 节水小麦应适当增加基本苗, 以补偿拔节前上层水分亏缺对穗数的不利影响。   

    3  强化管理, 提墒保水   

     划锄镇压。划锄镇压可以提墒保水, 清除杂草, 是中低产田重要的保水、节水措施。据测定: 在小麦播后镇压, 0~30厘米土壤含水可以提高0. 92% ̄2. 25%; 冬前和早春镇压, 可使土壤沉实, 将下层水提上来, 镇压结合划锄, 可以将土壤表土毛细管切断, 防止水分蒸发, 起到明显的提墒保水效果。 因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 表层土壤地温升高2℃ ̄3℃, 所以在顶凌期划锄保墒效果最佳。在底肥施用不足的情况下, 冬前或早春土壤“返浆期”借墒追肥, 可以有效地利用耕层土壤水分, 借冬季积蓄雨雪调节土壤养分运输, 促进小麦根系吸收和早发。    

    4  小麦夜灌技术   

    一天之中,夜间的温度明显低于白天,特别是在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昼夜温差更大,我国多数地区都在10度以上。因此,小麦夜间灌溉,不仅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下渗水量,使土壤和植株根际保持较多的水分,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子粒饱满和品质改善。   

    5肥水运作综合模式   水分和养分是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两大主要因素。与小麦产量密切相关。项目区冬小麦生长处在干旱少雨且降雨量年际变化大的季节,前期需水较少,后期需水较多。同时通过合理施肥、培肥地力,充分发挥水肥协同效益和激励机制,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和水肥利用率。 
 
    6  小麦节水喷洒灌溉技术   

    小麦节水喷洒灌溉技术,采取以平为主,平垄结合的耕作栽培形式,在较大的面积种植时,50米 宽的地块为平作,然后为两垄宽地垄作,做运水车辆的通道。灌水时,运水到田间,水箱与配水管相连接,在田间平行摆开灌水带后,开启放水阀进行灌溉。当一个灌水作业面完成后,由人工移动灌水带进行下一个作业面的灌溉。      

    7  滴灌技术配合肥水共作提高小麦生长后期尤其是灌浆期的株体活力,减少干热风等导致的早衰,增加产量。   

    8 选用抗旱小麦品种及利用保水剂拌种技术。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