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烟台]李登海突破发展瓶颈 41年不断达到新高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25  来源:水母网  浏览次数:215
 

  水母网11月25日讯 (YMG特派记者刘新国发自海南三亚)对于李登海而言,海南育种基地有着特殊意义,见证了他玉米育种的每一次突破———

  1978年,海南荔枝沟,“掖单2号” 突破了亩产不过700公斤的瓶颈;1989年,陵水基地,“掖单12号”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2005年,南滨基地,超级玉米“登海超试一号”亩产达到了1402.86公斤,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

 
  “在科研上要向巴顿学习,巴顿的特点是善于在一线指挥战斗,玉米育种也要在第一线搞创新,既要站在科研一线,也要站在市场竞争一线。市场竞争的需求,就是科研创新的方向。”创新的火苗,在63岁的李登海心中熊熊燃烧了41年。

  41年不断地攀登玉米育种高峰,让李登海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新瓶颈也随之而来。创新的突破点在哪里?登海种业未来将走向何方?

  面对记者的疑问,李登海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带记者来到了试验田。

  “高产玉米通常抗倒伏能力差,抗倒伏力强的玉米往往产量不高。你看,这是我们正在培育的新品种,穗位从原来位于茎秆的三分之一处,降到了离地面仅有20厘米,加上粗壮的根系,坚硬的茎秆,解决了两者之间的矛盾。这就是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培育的一个重大突破。”在一块刚授完粉的试验田里,李登海表示,每一次创新的突破都不容易,但目标不会改变———新品种必须要符合市场竞争规律。

  创新,既要有微观上的完善,更需要重大的技术革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为登海种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是未来登海种业创新的突破点。”李登海告诉记者,“对于登海种业而言,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优质种质资源,引进新品种,整合现有种质资源,实现新的突破升级。”

  南滨基地6号试验田,承载着李登海再创新的梦想。这块面积仅有3亩的试验田,栽培着400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的栽植数量仅有三株。“这些正在培育的新品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世界上先进的种质资源变成可利用的自交系,然后进行选择、培育,改良了国内种子的品质。”李登海说,“2005年,登海种业就测试出了国外种子的配合力,近年来登海605、678、679、3792、701、662、618等优良品种的培育,都是通过这一途径实现的。”

  说话间,不少操外地口音的人上前打招呼,李登海一一回应,很是熟络。“这些都是登海种业分布在全国32个科研机构的育种队员,面前的这些试验田,分属东北、新疆、广东、广西等不同产区,他们把各自研发的自交系创新资源,拿到海南育种基地这个平台进行测交,这就是我们的集成创新。”李登海表示,登海种业最初整合种业资源开创玉米高产道路,靠的就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今后,登海种业还将加大育种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协同创新再上新水平。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在登海种业这个平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李登海多次谈到十八大报告中的这句话,并以此制定了登海种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结合十八大报告,我们重新调整了工作思路,从目前到2015年,登海种业处于完善成长阶段,优质种子的生产基地达到12万亩以上,只有这样才能满足5000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的需要,在全国各大种植区和玉米种植主要省份,都要有登海种业的高产品种。”李登海表示,到那时,登海种业要建成最大的种子加工企业,和能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种业公司,烘干、包衣,都和国际接轨,振兴国家种业。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