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无为棉花市场困惑 棉农盼有新政策出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22  来源:中国棉花交易网  浏览次数:337
 

  2011年无为县植棉总面积589800亩,收购皮棉约在6万吨左右,是安徽省第一产棉大县。2010年亩均生产籽棉368斤,今年亩均产籽棉432斤,两比今年是丰收了,质量也提高了,但农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去年我县收购籽棉均价5.4元/斤,而今年收购籽棉均价只有4元/斤,每100斤籽棉比去年要少收入140元,按每亩推算,今年与去年相比,每亩至少减收600元左右。举例说明:我县植棉高产大户之一的沈淑芬同志,对棉花种植苦心研究,产量年年名列前茅,是远近有名的高产户。2010年植棉9亩,亩产籽棉803斤,收购均价5.4元/斤,该户去年收入总额虽39025.8元。2011年同样植棉9亩,亩产籽棉811斤,而今年收购均价只有4元/斤,总收入是29196元。两比该户今年比去年少收入9809.8元,如果再加上化肥、农药、种子、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因素(今年比去年涨幅在17%),每亩实际少收入在1100元以上。再拿一个中等产量户比较,我县植棉户周广宏同志,2010年植棉10亩,亩均产430斤,籽棉销售均价5.35元/斤,该户去年收入总额是23005元。今年植棉10亩,亩均产503斤,销售均价4元/斤,总收入为20008元。两比该户今年比去年总产量增加了720斤,总收入却减少了2997元,再加上农药、化肥涨价因素,虽然增产了,每亩少收入在350元以上。无论是高产户、增产户或产量与去年持平,反映的是今年增产不增收,反而减收。

  农民对种植棉花感到困惑,对棉花价格一年高一年低难以捉摸,他们风趣地说:种棉花就跟赌博差不多,今年价格高就是“喜”,要是棉价低就是“悲”。为什么今年“悲”,是自己的运气不好,不冤枉他人,明年看准市场,再赌上一把,或许明年是“喜”了。棉农拿这样的话来形容棉花市场,可见得棉花“过山车”的价格对他们造成的心理伤害已经很久了。

  作为棉农,他们只能完成从生产、种植、收获的过程,如何提高产量、质量同样也是他们应该做到的,至于当年棉花卖什么价,应该有人替他们负责,这就是我们从事棉花事业的上层领导和专家学者。因为只有替他们负责了,才能保证他们的基本生产和吃饭问题,拿他们自己的话说:种棉花就是赌钱,一旦受到大的挫折,第二年植棉面积就会大幅度地下降,极有可能又出现新一轮的大起大落。山东省的金乡大蒜、内蒙古的马铃薯是个很好的经验教训,而教训就是伤害,是教训就不能重演。而棉花价格的大起大落,在历史上已重演过多次。

  今年国家出台了19800元/吨的临时收储价格,这是保护棉农利益,防止棉价大起大落的一个新举措,一个新政策,起到稳定棉花市场的作用。今年收购价格由一开始的4元/斤,到目前的最高价4.3元/斤,棉价是没有大幅度的波动,说明收储价格的出台是成功的,如果没有这个保底价,按照目前国内外棉花市场分析,现在的籽棉销售价可能在3元左右,国家收储的只是1—4级,5级以下不收储。在我们内地5级以下要占20%的比例,因此收储价格的定位还是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我县有400T型棉花加工企业13家,目前收购价格在4.25元/斤,每加工一吨皮棉需要5400斤籽棉,计算起来企业无利润可言,已在亏损的警戒线,价格已不可能再提高了,只有压价才稍有利润可图。明年3月份一旦收储过后,估计后期可能出现卖棉难或有甩卖的现象发生。

  棉花养活了全国三分之一人口,如何稳定生产,使广大棉农有个正常的收入,是个亟待要解决的课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1、收储价格要年年有,在当年棉花下种前要及时公布,价格是风向标,棉农根据当年的收储价自行调整种棉面积,国家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收储价格,对棉农、纺织企业、国家皆有好处,不至于造成生产过剩或资源紧缺。棉农盼望着收储要变成制度或者是一个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稳定棉花市场,走出暴涨暴跌的怪圈。

  2、按现阶段粮食、玉米和其它农作物比较,明年收储价格应在23000元/吨比较适宜。棉农每100斤籽棉能卖到450—460元,亩生产籽棉在450斤上下,亩毛收入在2100元左右,减去成本600元(人工除外),实际亩净收入在1500元,我们认为基本可行。要是还像今年,棉农每卖100斤籽棉只卖400元,亩收入在1800元上下,减去成本600元,实际收入在1200元以下,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就不划算了。而种棉花的用工量太大,太烦,如果收储价低于23000元/吨,2012年的全国植棉面积将会大幅度地下降,又必将出现周期性的大起大落现象。

  3、国家要把棉花生产提高到像粮食一样的给予重视,在我县种粮食各种补贴加起来,共计将近150元,而种一亩棉花只有良种补贴15元,这给棉农的印象是:国家重视粮食,不重视棉花。其实棉花生产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在我县棉花单产可达800斤以上,而最低的只有250斤左右,说明棉花大有挖潜、增效的基础。只有政府重视,增加科技投入,发挥棉花协会和当地龙头企业的作用,对棉花市场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因供求关系而适时作出调整,使棉农不盲目追涨追跌,棉花生产和纺织产业链才能一步一步地步入正常轨道。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