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关中灌区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9-27  浏览次数:995
 

    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是小麦中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一项配套技术。要求基础条件优越,耕作措施环环紧扣,作物管理及时到位。经过几年试验、示范、该项技术的突出特点是比较好地处理了灌区小麦高产中的几个矛盾。

    一是高产与倒伏的矛盾。据调查,高产麦田倒伏的主要原因是大播量所引起,一般减产20%以上。传统的栽培策略是走增苗增穗夺高产的路子,在高水肥条件下,群体发展容易失控。冬春群体过大,植株生长柔嫩细弱,茎基拉长,壁薄秆软,遇雨极易倒伏,实行精播高产栽培,小麦由稀长密,分蘖及根系较多,群体结构比较合理,如遇旱涝等灾害 影响,群体容易调控,能有效避免倒伏而获得高产。

    二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精播高产栽培走的是低群体,壮个体,大穗大粒夺高产的路子。据调查,一般比常规栽培的冬前总茎数少12.2万,3叶征1心大蘖多7.8万,单株次生根多3.4条。由于水、肥光等条件优越,小麦个体营养面积大,蘖肥根多,生长健壮,生活力旺盛,利于培育壮苗,为高产奠定基础。

    三是穗多与穗重的矛盾。目前生产上常规栽培麦田,往往是"一多两少",即亩穗数多,穗粒数和千粒重少,超出小麦个体自我调节范围,产量难以提高。据调查,常规栽培的小偃6号亩成穗 46.7万,每穗 19.8粒,千粒重38克,亩产310公斤;精播高产的栽培田块,亩成穗41.2万,每穗25.8粒,千粒重39克,亩产356公斤。后者比前者亩穗数下降11.8%,单穗重提高33.7%,亩产提高14.8%。精量高产栽培由于基本苗少,群体动态能力增强,有机营养充足,小麦穗、粒重的统一达到最佳状态。

    四是低投资与高效益的矛盾。常规高产栽培不是高投资高收益,就是高投资低收益,且后者的几率大于前者,据试验,小偃6号精播高产栽培时,生产100公斤籽粒,吸收氮素平均为2.89公斤,磷素1.26公斤,较传统栽培少消耗氮素0.45公斤,磷素0.19公斤。这主要是前者经济系数比后者高8.7%的缘故。这样每亩可节约种籽3~5公斤,每公斤小麦成本一降低0.02~0.03元,投入产出比提高,实现了高效低耗。其主要技术:

    一、 选好地块,精细整地

    精播高产栽培,在选地块平整,灌水良好,耕层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上进行,土壤有机质不低于1.1%。全氮0.08%以上,碱解氮>60ppm,速效磷>20ppm,速效钾>120ppm,土壤容重1.2克/厘米3以上。这样的农田既长小苗,又发老苗,供肥能力强,可望获得高产。要求深犁(18~24厘米)细耙,上虚下实,明暗坷垃少而小,无虫害,墒情好。如播前阴雨多,需挖沟排水晾地;干旱缺墒,可在前茬收获蓄水造墒,以保证按期合墒播种。

    二、 选好品种,培肥地力

    精播高产栽培,应选用四高(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高、经济系数高,产量水平高)、三强(分蘖力强、抗逆性强、光合能力强)、两抗(抗倒、抗病)、一早(成熟较早)、且株型紧凑,落黄较好的优质品种,实现高产的把握性较大.根据地力和产量指标,实行配方施肥。如亩产400公斤以上,需亩施有机肥4000~5000公斤,纯氮12.5~15公斤,五氧化二磷7~9公斤,氧化钾8~12公斤,并配适量微肥。

    三、 适时匀播,培育壮苗

    精播高产栽培对播期在还应比较严格,应在适播期范围内适当早播。若播种偏晚,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培育壮苗,且分蘖少,穗数不足,产量上不去;但播种过早,也易引起冬旺多冻,影响成穗。多年试验,关中灌区精播的最佳播期一般是10月3日(弱冬性品种)或10月8日(春性品种)旱年偏早,涝年偏迟。冬前积温稳定在550~650℃。亩播量控制在5~6公斤,保证基本苗10~12万,冬前亩总茎数50-60万,单株分蘖5-6个,条件好、技术高的取下限,条件差,技术较低的取上限。匀播是精量播种的核心,要求单粒种子籽的三维空间坐标值符合技术指标,即行距 20~25厘米、粒距2.8~4.2厘米,深度3~5厘米。满足上述标准,必须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播种进行。

    四、 合理调节,精细管理

    精播高产栽培,必须强化田间管理。要及时运用各项调节措施,使 小麦冬壮、春稳、夏不衰。肥水运筹要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有机肥、磷、钾肥和80%氮肥播前作基肥施入,促根增蘖育苗。剩余氮肥结合冬灌追施在小麦返青后,起身至拔节前追肥,保穗争粒增重。在保证冬灌的情况下,干旱年份,增浇起身拔节水,使 0~60厘米深土壤含水量,在挑旗扬花期保持17~18%,灌浆其为15~16%,成熟期降至11~13%。以满足籽粒生长需要。为控制无效分蘖及过多的有效分蘖滋生,于越冬前或返青后隔行深锄10厘米,断老根,促新根,保大蘖成大穗。并要注意"三病三虫"的综合防治。对地下害虫播前要用辛硫磷拌种或甲敌粉处理土壤,双管齐下,降低虫口密度。条锈、白粉和赤霉病,可分别用粉锈宁、托布津适期喷雾防治,同时兼喷微肥,补养分,增粒重。对吸浆虫、蚜虫、麦蜘蛛,分别用辛硫磷毒土、一六○五粉、三氯杀螨醇进行防治。精量高产栽培田块基本苗少,冬前地面裸露,有利于杂草滋生,除了冬春中耕锄草外,于起身期亩喷 "巨星"除草剂(1~1.4克兑水30公斤)药液和40%燕麦枯(200~250亳升兑水45公斤)药液,分别防治阔叶杂草和燕麦效果良好。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