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为了大地的丰收--通化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2-26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735
 

  通化农科院面向“三农”,立足农民增产增收,靠科研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增加了农业科技含量,使千家万户在科技兴农中获得了更大效益。

  通化农科院有水稻研究所等6个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育种、栽培及植物保护的研究工作,每年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攻关研究项目20多项。近几年,他们围绕发展高效农业搞科研,加大力度抓推广,使农民种粮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取得可喜经济效益。水稻研究所栽培研究室成功研究出“水稻旱育苗”和“水稻三早超稀植栽培”被列为国家重点推广技术项目,这项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引发了我国北方稻作区水稻栽培史上重大技术革命,彻底结束了传统的水育苗和密植的水稻栽培史。

  农科院的科技人员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水稻专家早在10年前就提出绿优米新概念,开展技术攻关活动,技术配套成功,在梅河口市曙光镇等地大面积推广。他们研究开发的转基因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利用丰富的转基因资源生物育种技术,加大了优质品牌引育力度和更新水平,利用常规育种技术,籼粳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并大面积推广水稻新品牌“通育31号、通粳611号、通粘2号、众禾1号”等29个优质米新品种。他们还研究推广高蛋白、高产大豆育种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利用长白山野生大豆同优质栽培大豆杂交培育出蛋白质含量高达45%以上,高产大豆新品种通农9号等5个新品种,提高了大豆身价。经过潜心研究,玉米育种有特色,选育出特用玉米“通油1号、通油2号”系列高油玉米新品种,含油量高达9. 52%、含淀粉67.7%、含粗蛋白9.58%、含赖氨酸0.32%,是目前国内推广应用含油量最高的玉米新品种,有广泛的商业价值和加工利用价值。还培育出优质、抗病、超高玉米新品种“通单24号、通单28号、通育98号、通育100号”,居全省同熟期产量潜力之首,在全省大面积推广。“通单24号、通育98号、通育100号”和10多个水稻新  品种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

  几年来,全院科技人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植保技术取得新发展。农科院植保研究所率先在吉林省开展复配农药防治水稻苗田恶性杂草研究,研究出安全、杀草谱广的“封闭一号”苗田除草剂,“水田光”、“新加净”本田除草剂。研究出防除水上漂、牛毛草、眼子菜、三棱草等水田恶性杂草的药剂“莎草特”,“乙阿混剂”等旱田除草剂。研制出“TB二号”水稻种子灭菌剂,“稻螟散”、“毒谷九号”杀虫剂。他们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组装配套,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水稻旱育苗营养调制剂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水稻旱育秧营养土母剂”通过省级鉴定,在不用调酸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吉林名牌产品称号。最新研制出的水稻、蔬菜、花卉育苗营养调制剂“绿活保”,具有高效、安全、简易、经济、环保等特点,是调制剂中精品,被评为吉林名牌产品。

  科技出生产力、成果转化为巨大效益。这个院每年运行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每年有30多项新技术成果投入开发经营,年创社会效益4亿多元,院里年创产值千万元,利润200多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和研究事业发展。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全院国有资产增值增效,5年来农科院自筹资金500万元,投入基本建设、更新科研仪器设备,新建检测中心营业大厅,使科研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科教兴农活动,着力把科技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展科技培训,送技术下乡,组织科技人员到农村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县、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10万多人次,共接待各地参观、咨询农民10万多人次,每年发放科技资料16万多份。(《吉林日报》记者 王连生)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