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国审品种 > 棉花 » 正文

2009年国审棉花品种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1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2503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1

品种名称国欣棉11号

选育单位: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SGK3×1207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早,苗壮,全生育期长势强,整齐度好。株高106.5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叶色深,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18.3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0克,衣分39.3%,子指11.0克,霜前花率90.4%。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5.5%,黄色深度7.7,整齐度指数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8.1千克、101.6千克和91.8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5.3%、9.1%和6.9%。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6.6千克、94.5千克和86.0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4.4%、8.9%和7.4%。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000株、中等水肥地块2500株、旱薄地3000株以上。3.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56(国欣棉11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西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2

品种名称sGK958

选育单位: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锦科970012×锦科19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慢,前、中期长势和整齐度好,后期一般。株高106.1厘米,株型松散,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6.4个,铃卵圆形、较长,苞叶较大,吐絮畅,单铃重6.2克,衣分41.3%,子指10.7克,霜前花率92.5%。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31.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4.1%,黄色深度7.8,整齐度指数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51。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3.6千克、100.7千克和93.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9.2%、9.8%和7.5%。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4千克、102.5千克和93.2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9.6%、18.1%和16.4%。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水肥地块1800~2200株,中等水肥地块2300~2800株,旱薄地3000株以上。3.施足底肥,重施初花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958(银抗1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南部、西北部,河南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3

品种名称百棉1号

选育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品种来源:百农8602×新3313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慢,幼苗期苗势较弱,幼茎浅绿色。整齐度较好,不早衰。株高98.8厘米,株型松散,茎秆茸毛稀少,叶片较大、皱折明显、色浅绿,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结铃16.3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2克,衣分40.9%,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2.9%。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毫米,断裂比强度28.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6.3%,黄色深度7.2,整齐度指数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6.6千克、100.8千克和93.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10.5%、9.9%和8.2%。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8.4千克、91.8千克和83.6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5.6%、5.8%和4.4%。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直播或地膜覆盖4月20日前后播种,营养钵育苗4月初播种、4月底5月初移栽。2.每亩种植密度为3000~3500株。3.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当早施花铃肥,中后期视长势适当追施叶面肥并合理化控。4.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象等其他害虫。5.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百棉1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北部、西南部,河南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4

品种名称国欣棉9号

选育单位: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国欣科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275-23×1207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6天。出苗较快,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一般。株高107.3厘米,株型松散,茎秆粗壮,叶片较大平坦、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7.4节,单株结铃17.5个,铃卵圆形,吐絮较晚,单铃重5.7克,衣分40.6%,子指9.7克,霜前花率87.6%。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7毫米,断裂比强度32.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4,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5.2%,黄色深度7.7,整齐度指数85.3%,纺纱均匀性指数159。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4.7千克、99.3千克和87.0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9.7%、8.2%和0.5%。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8千克、90.4千克和80.0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9.7%、4.1%和减产0.1%。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000株、中等水肥地块2500株、旱薄地3000株以上。3.施足底肥,早施重施花铃肥,盖顶肥不宜过量,防止贪青晚熟。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41(欣棉887、国欣棉9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中南部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5

品种名称创鲁1号

选育单位:济阳县鲁优棉花研究所、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中棉12×sGK321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出苗较好,苗期长势一般,中、后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株高106厘米,株型松散,果枝较长、平展略上举,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5节,单株结铃18.4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2克,衣分38.9%,子指11.0克,霜前花率92.3%。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毫米,断裂比强度30.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3.9%,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48。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1.4千克、97.8千克和90.3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增产12.8%、17.5%和21.7%。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03.90千克、84.65千克和79.7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减产0.3%、3.3%和2.7%。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育苗、5月上旬移栽,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000株、中等水肥地块2500株、旱薄地3000~3500株。3.施足底肥,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烟飞虱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创鲁1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北部、西南部,河南东部、中部,安徽淮河以北麦田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6

品种名称锦科杂1号

选育单位: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sGK791×豫668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19天。出苗较快,前、中期长势和整齐度好,后期一般。株高102.0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粗壮、茸毛稀,叶片中等大小、色浅绿,子叶肥大,第一果枝节位7.0节,单株结铃16.6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2克,衣分43.3%,子指9.9克,霜前花率95.8%。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9.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6.4%,黄色深度7.4,整齐度指数85.7%,纺纱均匀性指数149。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1.3千克、104.5千克和100.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4.9%、11.3%和12.7%。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2千克、101.7千克和96.0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1.8%、16.9%和17.6%。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水肥地块1500~2000株;中等水肥地块2000~2500株;旱薄地3000株左右。3.施足底肥,重施初花肥,现蕾后注意喷施硼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肓蝽象、灰飞虱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27(锦科杂1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西南部,山东西南部、西北部,河南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安徽淮河以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7

品种名称创杂棉28

选育单位: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469×1562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出苗较慢,前期长势和整齐度一般,中、后期好。株高101.4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粗壮、茸毛密,叶片较大、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6.5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5克,衣分39.6%,子指10.7克,霜前花率91.5%。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5毫米,断裂比强度29.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5.5%,黄色深度7.7,整齐度指数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48。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6.5千克、101.7千克和93.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1.5%、8.3%和4.8%。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9千克、96.6千克和87.2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4.6%、11.0%和6.9%。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4月20日前后播种,地膜覆盖可适当提早。播种前选择晴天晒种1~2天。2.每亩种植密度一般1800~2500株,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密度适当加大。3.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后期施少量盖顶肥,蕾期适量喷施硼肥。4.根据天气和长势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创杂棉28,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西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中南部、河北南部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8

品种名称冀杂999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冀优768×Z56-1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天。出苗较慢,前、中期长势和整齐度一般,后期好。株高102.7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茸毛密,叶片较大、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7.1节,单株结铃16.9个,铃长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7克,衣分39.8%,子指10.9克,霜前花率90.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28.7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0,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5.7%,黄色深度7.7,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9.2千克、103.2千克和93.6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2.7%、9.9%和5.4%。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7.5千克、96.2千克和85.0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3.8%、12.4%和7.9%。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下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300~2500株,中等肥水地块2800~3300株,旱薄碱地4000~4600株。3.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中后期适当喷施叶面肥。4.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冀杂99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北部、西南部,河南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安徽淮河以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09

品种名称中棉所75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棉所41×中9425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快,全生育期长势和整齐度较好。株高103.1厘米,株型松散,茎秆茸毛稀,叶片较大、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7.4节,单株结铃16.2个,铃卵圆形、铃尖明显、铃壳薄,吐絮畅,单铃重6.7克,衣分40.7%,子指11.1克,霜前花率92.7%。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毫米,断裂比强度29.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5.7%,黄色深度7.7,整齐度指数85.4%,纺纱均匀性指数144。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6.4千克、104.3千克和96.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1.5%、11.1%和8.9%。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2.8千克、95.6千克和89.3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1.2%、9.9%和9.4%。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旬、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600~2000株、中等水肥地块2100~2400株、旱薄地2500株以上。3.施足底肥,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中927,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南部、西北部,河南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安徽淮河以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0

品种名称鲁棉研40号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鲁365×鲁S3232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出苗较快。全生育期长势和整齐度较好。株高102.1厘米,株型松散,茎秆茸毛稀,叶片较大、色浅绿,第一果枝节位7.4节,单株结铃17.8个,铃长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41.4%,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3.4%。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30.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5.6%,黄色深度7.7,整齐度指数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49。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5.1千克、101.5千克和94.8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6.6%、8.1%和6.8%。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0.5千克、91.6千克和83.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5.7%、7.0%和5.5%。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春播一般在4月20日前后,可直播或地膜覆盖。2.每亩种植密度一般在2500~3000株。3.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如遇伏旱应及时浇水防止缺水早衰,4.合理化控,一般情况下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化控一次。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棉叶螨、烟粉虱和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鲁H368,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北部、西南部,河南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安徽淮河以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1

品种名称中棉所76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531037×9901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0天。出苗好,苗齐、壮,前、中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后期长势转弱。株高102厘米,株型紧凑,茎秆紫红色,茸毛少,叶片较小,叶色深绿,通透性好,第一果枝节位7.3节,单株结铃17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79克,衣分39.24%,子指10.2克,霜前花率94.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8毫米,断裂比强度31.6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2.6%,黄色深度8.5,整齐度指数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55。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0.2千克、94.1千克和89.1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1增产13.2%、12.4%和13.5%;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3.8千克、91.9千克和87.1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2.9%、减产0.2%和减产0.1%。2007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2.2千克、86.8千克和82.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5%,减产0.7%和减产0.1%。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2200~2800株。3.施足底肥,增施钾肥,重施花铃肥,后期及时喷施叶面肥。4.根据天气和长势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斜纹夜蛾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中9409,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淮河以北,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东部、中部,山东西南部,陕西关中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应用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2

品种名称石杂101

选育单位: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SGK321×石抗141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0天。出苗较快,前、中期长势和整齐度好,后期一般。株高105.5厘米,株型松散,茎秆粗壮、茸毛稀,叶片较大、色浅绿,子叶肥大,第一果枝节位7.1节,单株结铃18.6个,铃长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3克,衣分38.6%,子指11.2克,霜前花率93.1%。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8毫米,断裂比强度29.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6.4%,黄色深度7.4,整齐度指数85.2%,纺纱均匀性指数149。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1.7千克、100.9千克和93.9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3.8%、7.5%和5.7%。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6.2千克、96.8千克和88.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18.0%、13.1%和12.2%。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500~2000株,中等肥水地块2500株,旱薄地3000株以上。3.底肥以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追肥以氮肥和钾肥为主。4.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GKz18(石杂10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西南部,山东西南部、西北部,河南北部,河北中南部,安徽淮河以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3

品种名称鲁棉研39号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DR43系×118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1天。出苗较快,前、中期长势和整齐度较好,后期一般。株高100.6厘米,株型紧凑,果枝较长、夹角较大,茎秆粗壮、茸毛较密,叶片较大、深绿色,子叶大。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结铃16.6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4克,衣分40.8%,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3.9%。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4毫米,断裂比强度29.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5.8%,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5.6%,纺纱均匀性指数151。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3.7千克、99.5千克和93.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6.0%、6.0%和5.2%。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9.1千克、97.1千克和90.3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增产9.4%、11.6%和10.7%。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中旬、露地直播4月20日前后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000~2300株、中等水肥地块2500~3000株。3.施足底肥,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鲁4H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南部、西北部,河南东部、北部,河北中南部,安徽淮河以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4

品种名称邯7860

选育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邯93-2×GK12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18天。出苗快,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弱,易早衰。株高94.7厘米,株型松散,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结铃17.7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39.1%,子指10.7克,霜前花率93.8%。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0毫米,断裂比强度29.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4.9%,黄色深度7.4,整齐度指数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3。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7.1千克、93.3千克和87.3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增产8.6%、9.5%和16.4%;2007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8.05千克、92.64千克和87.16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0.1%、6.3%和13.9%。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8.6千克、89.1千克和77.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7.2%、3.6%和5.7%。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4月下旬播种,直播、地膜覆盖种植均可。2.每亩种植密度,一般棉田3300~4300株,高水肥棉田2500~3500株。3.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初花期适量追施氮肥。6月中下旬合理灌水,开花后遇旱及时浇水。4.全程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早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邯7860,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西南部,河南东部、中部,安徽淮河以北麦田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5

品种名称邯杂301

选育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邯750A×邯R251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19天。出苗快,前、中期长势强,整齐度好,后期易早衰。株高95.5厘米,株型紧凑,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浅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1节,单株结铃19.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9克,衣分42.3%,子指9.3克,霜前花率94.8%。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2毫米,断裂比强度28.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0,断裂伸长率6.7%,反射率76.0%,黄色深度7.1,整齐度指数84.5%,纺纱均匀性指数134。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9.7千克、107.4千克和102.2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增产14.1%、26.1%和36.3%;2007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3.11千克、96.85千克和91.3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7.8%、11.1%和19.4%。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5.0千克、96.5千克和83.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0.3%、12.2%和13.5%。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上旬育苗、5月上旬移栽,地膜覆盖4月25~5月5日播种,露地直播5月上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水地块3000~3500株,高肥水地块2500株左右。3.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增施钾肥,重施花铃肥。4.前中期适时化控,后期酌情减少用量。5.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发生高峰期需防治,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邯杂30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西南部,河南东部、中部和北部,安徽、江苏淮河以北麦田春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6

品种名称中棉所73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MC1351×MK428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早熟杂交一代品种,黄河流域棉区5月中下旬播种生育期102天。出苗快,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转弱,整齐度好。株高77.8厘米,株型松散,茎秆稍软,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0节,单株结铃8.4个,铃卵圆形,吐絮畅且集中,单铃重5.7克,衣分39.7%,子指10.2克,霜前花率94.5%。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毫米,断裂比强度29.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3,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6.3%,黄色深度7.5,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5.44千克、85.50千克和80.84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9增产23.2%、17.2%和20.7%。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5.3千克、86.1千克和74.6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9增产18.0%、12.5%和13.5%。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5月下旬播种或5月10日前后育苗移栽。2.每亩种植密度4000~5500株,单株留果枝9~10个。3.两熟棉田,前茬作物施足底肥,盛蕾后期追施氮肥。4.开花初期和花铃期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盲蝽象、棉蚜、棉叶螨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早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中夏杂05,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北部麦田夏套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7

品种名称中棉所74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501×92-047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早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6月5日前后播种生育期104天。出苗快,前、中期生长势、整齐度好,发育快,后期长势转弱,早熟性好。株高62.9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5.5节,单株结铃7.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5克,衣分36.0%,子指11.0克,霜前花率78.7%。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8毫米,断裂比强度29.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4.5%,黄色深度7.8,整齐度指数84.6%,纺纱均匀性指数144。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特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和皮棉亩产分别为167.91千克和60.4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9增产46.1%和32.0%;2007年霜前皮棉亩产41.79千克,比对照鲁棉研19增产54.1%。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147.9千克、50.8千克和38.0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9增产23.6%、0.8%和25.0%。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适宜播期为6月1~5日,或5月中旬育苗、6月中旬移栽。2.每亩种植密度6000~8000株,单株留果枝6~8个。3.初花至花铃期合理化控。4.施足底肥,初花期追施氮肥并及时浇水。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早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中603,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北部夏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8

品种名称华杂棉H318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B0011×4-5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5天。出苗好,长势较强,整齐度好。株高117.5厘米,株型松散,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无茸毛,叶片较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结铃27.9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9克,衣分41.4%,子指10.3克,霜前花率93.4%,僵瓣率13.3%。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30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4.4%,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43。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6.3千克、101.9千克、95.5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4.7%、9.7%、10.5%。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4.3千克、101.4千克、95.4千克,分别为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4.9%、9.2%、11.0%。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地膜覆盖4月上旬、露地直播4月中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地块1500株左右,中等水肥地块1800株左右。3.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主,轻施苗肥,早施重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有机肥、无机肥和微肥配合使用。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烟飞虱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H318,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19

品种名称铜杂411

选育单位: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铜山县华茂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B38×石远321选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高114.7厘米,株型较紧凑,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结铃29.5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克,衣分43.2%,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3.3%,僵瓣率11.8%。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5毫米,断裂比强度28.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4.9%,黄色深度8,整齐度指数84.9%,纺纱均匀性指数140。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9.8千克、108千克、100.9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6.3%、16.0%、16.8%。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48.9千克、107.9千克、100.5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6.9%、16.2%、17.0%。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中旬播种,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中等水肥地块1400~1600株。3.施足底肥,早施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增施有机肥、钾肥和硼肥。4.全程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铜杂41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20

品种名称鄂杂棉26号

选育单位:湖北省国营三湖农场农科所

品种来源:KG18×KG-4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高124厘米,株型较松散,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无茸毛,叶片较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4节,单株结铃29.1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9克,衣分42.5%,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3.8%,僵瓣率7.5%。耐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毫米,断裂比强度29.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5,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6.9%,黄色深度7.9,整齐度指数85%,纺纱均匀性指数148。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3.6千克、111.9千克、105.4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4.6%、13.5%、3.6%。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0.1千克、94千克、86.6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减产0.9%、增产6.1%、6.9%。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春播一般4月上中旬、油后棉4月15日左右抢晴播种,采用大钵育苗,两叶一心至三叶一心移栽。2.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力1600株,高肥条件1300-1400株。3.施足底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微肥和叶面喷肥。4.视苗情和气候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斜纹夜蛾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SH01-3(鄂杂棉26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21

品种名称皖杂棉9号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皖棉162×TM-51(国抗棉1号选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好,长势较强,整齐度好。株高109厘米,株型紧凑,果枝较长、平展,茎秆较软,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淡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3节,单株结铃29.1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5.9克,衣分42%,子指10.4克,霜前花率94.2%,僵瓣率6.9%。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中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8.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0,断裂伸长率6.4%,反射率76.5%,黄色深度8.1,整齐度指数85.4%,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8.3千克、108.4千克、102.3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7%、9.8%、9.9%。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7.4千克、96.8千克、88.6千克,分别为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2.3%、9.3%、9.2%。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一般营养钵育苗宜在4月中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中等肥力地块1500株左右。3.抓好基肥、花铃肥、盖顶肥“三关”,增施有机肥,钾肥、磷肥、硼肥配合施用。4.根据需要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区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GKz50(皖杂棉9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22

品种名称湘杂棉7号

选育单位: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荆8933×E26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高115厘米,株型紧凑,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较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4节,单株结铃28个,铃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42.1%,子指9.9克,霜前花率94.3%,僵瓣率7.4%。耐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毫米,断裂比强度28.1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断裂伸长率6.5%,反射率74.9%,黄色深度8.5,整齐度指数85%,纺纱均匀性指数137。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2.7千克、110.4千克、104.4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4.3%、12.0%、12.5%。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5.4千克、95.4千克、88.1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1.4%、7.7%、8.6%。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力田块1200株左右,一般肥力地块1400株左右,低肥力地块1600株左右。3.前期少施肥,后期重施肥,增施磷钾肥;分底肥、花铃肥、壮桃肥三次施用。4.化控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蕾期、花铃期、打顶后7-10天分别施用。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湘杂棉7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9023

品种名称C111

选育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97049×41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株高113厘米,株型紧凑,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多,叶片较大,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6.2节,单株结铃26.5个,铃长卵圆形,吐絮畅,单铃重6.1克,衣分40.2%,子指10.7克,霜前花率94.2%,僵瓣率6.5%。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中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毫米,断裂比强度2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6.3%,反射率75.6%,黄色深度8.2,整齐度指数85.4%,纺纱均匀性指数142。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0.7千克、104.6千克、98.9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3.6%、6.0%、6.2%。2008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4.9千克、96.3千克、88.6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5.7%、8.7%、9.2%。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初播种,油后棉4月中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一般为1500~2000株。3.施足基肥,早施、轻施提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按照“适氮、稳磷、增钾、配微”的方法进行施肥。4.全程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地老虎、蓟马、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一代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C11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四川东部,河南南部,浙江沿海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