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 » 省审品种 > 辽宁 » 正文

2007年辽宁审定水稻品种简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8-04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1297
 
1、沈稻1号
品种来源:沈阳农业大学于1998年以千代锦为母本,以沈农8801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0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9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5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7厘米,穗粒数120粒,千粒重25克,颖壳色黄白,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1.6%,精米率73.4 %,整精米率66.3 %,粒长5.0mm,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6 %,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16.9%,蛋白质7.8%,米质优。
经2004~2005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   7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37.47公斤,比对照铁粳5号增产3.74%;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2.30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5.31%。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13.3厘米,每穴3苗;亩施标氮肥50公斤,磷肥15公斤,钾肥20公斤;浅水插秧,浅湿分蘖,够苗晾田;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2、富禾90
品种来源: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辽北水稻所于1994年以超产1号为母本,以辽粳244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1~153天,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深绿,叶片直立,株高109.2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14~15片叶,弯穗型,穗长17~20厘米,穗粒数101粒,千粒重26.6克,颖壳黄白色,有短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1.9%,精米率74.5%,整精米率71.1%,粒长4.8mm,籽粒长宽比1.7,垩白粒率15%,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67mm,直链淀粉17.6%,蛋白质7.9%,米质优。
经2004~2005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8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53.08公斤,比对照铁粳5增产6.75%;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6.48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8.12%。
栽培技术要点:4月10日播种,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2~4苗;亩施标氮肥50~55公斤,磷肥50~60公斤,钾肥10~15公斤;浅~湿~干的浅水间歇灌溉原则;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3、沈农014
品种来源:沈阳农业大学水稻所于1996年以沈农265为母本,以9660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0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挺直,株高107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偏强,主茎15片叶,直立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70粒,千粒重25克,颖壳色黄白,偶有稀短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3.2 %,精米率76.9 %,整精米率70.6 %,粒长4.8mm,籽粒长宽比1.7,垩白粒率5%,垩白度0.6 %,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52mm,直链淀粉15.4%,蛋白质8.9%,米质优。
经2004~2005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7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47.68公斤,比对照铁粳5号增产5.71 %;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4.72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9.75%。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3.3厘米,每穴3~5苗;亩施标氮肥65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地区: 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4、沈稻10号
品种来源:沈阳农业大学于1999年以越光为母本,以沈农8718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2天左右,属中早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4片叶,弯曲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00粒,千粒重25克,颖壳黄白色。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3.1%,精米率76.8%,整精米率74.8%,粒长5.1 mm,长宽比1.9,垩白率6%,垩白度0.6%,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62mm,直链淀粉16.6%,蛋白质8.2%。米质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早熟组区域试验,9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43.63公斤,比对照铁粳5号增产5.51%;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1.08公斤,比对照沈农315增产9.03%。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13.3厘米,每穴3苗;亩施标氮肥50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15公斤;浅水插秧,浅湿分蘖,够苗晾田。
适宜地区: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区种植。
5、辽星15
品种来源: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常规育种室于1998 年以294/八里大穗为母本,以294/9083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6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挺直,株高95~10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6片叶,穗型半紧,穗长15~18厘米,穗粒数110~120粒,千粒重25.1克,颖壳色黄,有稀短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 83.7%,精米率 73.9%,整精米率 70.2%,粒长 4.7 mm,籽粒长宽比 1.6,垩白粒率30%,垩白度 3.2%,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16.2%,蛋白质8.1%,米质较优。
经2005~2006 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11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08.56公斤,比对照辽盐16( 辽粳371)增产 13.16%。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78 公斤,比对照辽粳371增产16.63 %。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旬播种, 5月上、中旬插秧,行株距30×13.3~16.6 厘米,每穴 3~4 苗;亩施标氮肥50~60公斤,磷肥 10公斤,钾肥 15公斤;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6、辽星14号
品种来源: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9年以辽93~77为母本,以辽534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6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淡绿,叶片宽,株高105~110厘米,株型半紧,分蘖力中等,主茎16片叶,松散穗型,穗长18~20厘米,穗粒数120~140粒,千粒重27.6克,颖壳黄白,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3.2%,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7.1%,粒长5.2mm,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38%,垩白度4.8%,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7.7%,蛋白质8.5%,米质中等。
经2004~2005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10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02.63公斤,比对照辽盐16增产8.65%;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06公斤,比对照辽粳371增产10.33%。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末插秧,行株距30×13.4厘米,每穴4~5苗;亩施标氮肥50~60公斤,磷肥15公斤,钾肥1~1.5公斤;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溉。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7、沈191
品种来源:沈阳市农科院于1998年以 93~65为母本,以沈粳1号/沈粳1S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6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挺直,株高100~10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 15片叶,半松散穗型,穗长15~18厘米,穗粒数169.1粒,千粒重25.6克,颖壳黄白色,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 83.2 %,精米率 75.4 %,整精米率65.6%,粒长 5.2 mm,籽粒长宽比 2.0,垩白粒率20 %,垩白度3.2 %,透明度 1级,碱硝值7.0 ,胶稠度66mm,直链淀粉 17.7 %,蛋白质8.5 %,米质较优。
经 2004~2005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9点次增产,1点次平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88.4公斤,比对照辽盐16增产6.08%;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4.93   公斤,比对照辽粳371增产9.37%。
栽培技术要点:4 月上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30× 13.3厘米,每穴4~5苗;亩施标氮肥50~60公斤,磷肥10 公斤,钾肥15公斤;水层管理浅~湿~干相结合。注意防治稻曲病和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8、福粳2103
品种来源:沈阳仙禾种业有限公司于1999年以辽粳294繁殖田中的一穴早熟大穗变异株经过多年种植观察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4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上耸,株高10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6片叶,穗型半松散,穗长18厘米,穗粒数130粒,千粒重27克,颖壳黄白色,有稀短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3.4%,精米率75.3%,整精米率67.8%,粒长4.9mm,长宽比1.7,垩白粒率8%,垩白度0.8%,透明度1级,碱消值7.0,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16.2%,蛋白质8.6%,米质优。
经2004~2005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9点次增产,3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64.55公斤,比对照辽盐16增产1.78%;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0.19公斤,比对照辽粳371增产8.48 %。
栽培技术要点:4月初播种,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3~4苗;亩施氮肥(以硫铵计)60~65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5公斤;水层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浅~湿~干间歇灌水,生育后期不能断水过早,以防早衰;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9、辽星12
品种来源: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5年以(营8433~15/91~40~5)后代材料为母本,以92~15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7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上冲,株高101.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16片叶,半散穗型,穗长18~20厘米,穗粒数141粒,千粒重25.6克,颖壳黄褐色,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3.4%,精米率74.8%,整精米率69.1%,粒长4.9mm,籽粒长宽比1.7,垩白粒率28%,垩白度3.0%,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68mm,直链淀粉15.1%,蛋白质7.9%,米质较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11   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10.34公斤,比对照增产13.49%;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6.90公斤,比对照辽粳371增产11.6%。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30×13.3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60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7~8公斤;根据不同生育期,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溉原则,后期断水不宜过早,一般在收获前10天左右撤水为宜。
适宜地区:适宜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10、辽河糯
品种来源:大洼县辽河高科技农业研究所于1997年以秀子糯为母本,以辽盐糯为父本,以WRH~1为复交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7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9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主茎15片叶,半散穗型,穗长16.5厘米,穗粒数138.5粒,千粒重24.6克,颖壳淡黄色,有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为82.1%,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8.3%,粒长4.9mm,长宽比1.7,胶稠度100mm,直链淀粉2.1%,碱消值5.4,蛋白质8.1%,阴糯米率为6.5%,白度1%。米质中等。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10   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91.23公斤,比对照辽粳371增产9.94%;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1.42公斤,比对照辽粳371增产12.45%。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13厘米,每穴4~5苗;亩施标氮肥70公斤,磷肥17.5公斤,钾肥17.5公斤;浅~湿~干结合灌溉原则;注, 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11、沈粳4311
品种来源:沈阳利昌种业有限公司从自选品系海丰4号的变异株中,于1998~2004年经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5天左右,属中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上冲,株高119.4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16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8~20厘米,穗粒数110~130粒,千粒重29.2克,颖壳黄白色,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4.6%,精米率75.7%,整精米率70.2%,粒长5.3mm,籽粒长宽比为1.8,垩白粒率15%,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7.3%,蛋白质7.9%。米质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熟组区域试验,9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77.46公斤,比对照辽盐16/辽粳371增产7.38%; 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2.56公斤,比对照辽粳371增产5.18%。
栽培技术要点:4月5~10日播种,5月15日插秧,行株距30×(13.3~16.7)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50~60公斤,磷酸二铵7.5~10公斤,钾肥10公斤;水层管理要求做到带水插秧、寸水缓苗、浅水分蘖、有效分蘖末期适当晒田,后期干干湿湿间歇灌溉。注意防治稻曲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北中熟稻区种植。
12、富禾80
品种来源: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于1996年以454/DL6为母本,以富禾一号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1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8.4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6片叶,半直立穗型,穗长18~20厘米,穗粒数110~130粒,千粒重25.1克,颖壳黄白色,有稀短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2.8%,精米率74.6%,整精米率68.8%,粒长4.9mm,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10%,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89mm,直链淀粉17.5%,蛋白质8.2%,米质优。
经2004~2005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6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10.23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1.92%;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4.30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11.89%。
栽培技术要点:4月初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30×14~16厘米,每穴2~3苗;亩施标氮肥60~70公斤,磷肥10~15公斤,钾肥10~15公斤;水层管理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3、福粳8
品种来源:沈阳仙禾种业有限公司于1996年以辽粳294为母本,以籼粳杂交后代S247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短直,株高102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极强,主茎16片叶,穗型半松散,穗长16.5厘米,穗粒数125粒,千粒重23.5克,颖壳黄白色,有稀短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2.1 %,精米率72.8 %,整精米率67.2 %,粒长5.0 mm,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6 %,垩白度0.6 %,透明度2级,碱硝值5.5 ,胶稠度84mm,直链淀粉16.9 %,蛋白质7.8 %,米质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7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40.48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11.44%;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97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9.48 %。
栽培技术要点:4月初播种,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以(硫铵计)60~65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5公斤;在水稻生育期间,采取浅水灌溉和干干湿湿的水层管理;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4、辽星13
品种来源: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5年以(营8433~15/91~40~5)后代材料为母本,以92~15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9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上冲。成株株高11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主茎16片叶。半散穗,穗长18~20厘米,穗粒数137粒左右,千粒重25.1g,颖壳黄褐色。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3.3%,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8.1%,粒长4.9mm,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6%,垩白度0.6%,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85mm,直链淀粉17.6%,蛋白质8.8%,米质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15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34.68公斤,比对照增产10.27%;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0.54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9.57%。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30×13.3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60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7~8公斤;根据不同生育期,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溉原则,后期断水不宜过早,一般在收获前10天左右撤水为宜。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5、辽优20
品种来源: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2003年以5216A为母本,以C238为父本杂交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2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挺直,株高114厘米,株型较散,分蘖力较强,主茎17片叶,散穗型,穗长23 厘米,穗粒数135粒,千粒重24.3克,颖壳金黄色,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3.8%,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6.6%,粒长5.0mm,籽粒长宽比 1.8,垩白粒率24%,垩白度3.2%,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18.1%,蛋白质7.9%,米质较优。
经2004~2005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区域试验,16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54.17公斤,比对照增产8.16%;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2.42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13.26%。
栽培技术要点:4月20播种,5月20插秧,行株距30×13.2厘米,每穴3苗;亩施标氮肥4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水层管理;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6、辽河5号
品种来源:大洼县辽河高科技农业研究所于1998年以盐丰47变异株为材料,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5片叶,半紧穗型,穗长16.0厘米,穗粒116.6粒,千粒重25.0克,颖壳色金黄、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2.6% ,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7.2%,粒长4.9mm,籽粒长宽比1.7,垩白粒率21%,垩白度3.4%,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6mm,直链淀粉16.5%,蛋白质8.8%,米质较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感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两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7个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45.97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12.61%,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21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12.21%。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13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70公斤,磷肥17.5公斤,钾肥17.5公斤;浅~温~干结合灌溉原则;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7、辽星16
品种来源: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常规室1989年以旱72/越光为母本,以海城大穗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 159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耸直,株高 100~105厘米,株型理想,分蘖力强,主茎17片叶,半散穗型,穗长 15~18厘米,穗粒数 95~100 粒,千粒重23.5克,颖壳色黄,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4%,精米率75.6%,整精米率68.9%,粒长5.0mm,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6%,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5.9%,蛋白质7.6%。米质优。
经2005~2006 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中晚熟组区域试验, 17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614.95公斤,比对照辽粳294 增产 7.20%;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43.32公斤,比对照辽粳294增产8.36%。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旬播种,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3~4苗;亩施标氮肥50~6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5公斤;水层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浅~湿~干间歇灌。
适宜地区: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18、庄粳二号
品种来源:庄河市新玉种业于1997年以中辽9052变异株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4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深绿,叶片直立,株高 109.9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叶片16~17片叶。散穗型,穗长20.2厘米,穗粒数105.7粒,千粒重25.3克,颖壳色黄色,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洲)测定:糙米率 84.5%,精米率78.1%,整精米率65.0%,粒长5.2mm,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垩白度0.7%,透明度2级,碱硝值7.0,胶稠度61mm,直链淀粉16.4%,蛋白质8.6%。米质优。
经2004~2005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0个点次增产,2个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475.96 公斤,比对照中辽9052 增产4.09%;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7.05公斤,比对照庄育3号增产0.89 %。
栽培技术要点:4月15日播种,5月25日播种,行株距30×14~16厘米,每穴2~3棵苗;亩施标氮肥5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水层管理实行浅~湿~干交替灌溉。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19、港育10号
品种来源:东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995年以中辽9052/丹粳4号为母本,以丹粳7号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5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直立,株高115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6片叶,散穗型,穗长21厘米,穗粒数125粒,千粒重26.5克,颖壳色黄白,有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5.3%,精米率78.4%,整精米率73.3%,粒长5.2mm,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16%,垩白度1.5%,透明度3级,碱硝值7.0,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18.1%,蛋白质8.7%,米质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亩产483.31公斤,比对照庄育3号增产9.89%;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7.79公斤,比对照庄育3号增产5.68%。
栽培技术要点:4月20日播种,5月30插秧,行株距30×15厘米,每穴3苗,亩施标氮肥5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浅水层管理。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20、丹137
品种来源:丹东农科院稻作研究所水稻试验站于1999 年以 中辽9052为母本,以龙粳8号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7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淡绿,叶片清秀,株高 108.6 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茎17片叶,散穗型,穗长19厘米,穗粒数102.6 粒,千粒重26.9克,颖壳色黄,有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 83.3%,精米率75.4%,整精米率72.9%,粒长5mm,籽粒长宽比1.7,垩白粒率2.0%,垩白度0.2%,透明度1级,碱硝值7.0,胶稠度64mm,直链淀粉16.7%,蛋白质8.4%,米质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高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2 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463.72公斤,比对照庄育3号增产5.43 %,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4.33 公斤,比对照庄育3号增产0.26%。
栽培技术要点:4月15~20日播种,5月25~30日插秧,行株距30×13.3 厘米,每穴3~4 苗;亩施标氮肥45~5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8公斤;采用浅~湿~干相结合的灌溉原则,注意防治稻曲病和条纹叶枯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21、祥育3号
品种来源:庄河市祥丰水稻研究所于1991年以庄粳1号为母本,以丹繁4号为父本人工杂交系选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8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淡绿,叶片披散,株高12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主茎16片叶,散穗型,穗长18厘米,穗粒数120粒,千粒重26.7克,颖壳黄白色,有稀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4.3%,精米率77.7%,整精米率71.4%,粒长5.3mm,籽粒长宽比1.9,垩白粒率10%,垩白度2.0%,透明度2级,碱硝值7.0,胶稠度61mm,直链淀粉17.0%,蛋白质8.9%,米质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组区域试验,11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459.14公斤,比对照中辽9052增产4.39%;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3.75公斤,比对照庄育3号增产4.75%。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3×16.5厘米,每穴3苗;亩施标氮肥 50公斤,磷肥25公斤,钾肥10公斤;水层管理:浅、湿、干灌溉技术;注意防治稻瘟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22、辽优5224
品种来源:辽宁省稻作所于2004年以 5216A为母本,以C124为父本杂交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属晚熟品种。苗期叶色浓绿,叶片挺直,株高108.4厘米,株型较紧,分蘖力较强,主茎17片叶,散穗型,穗长25厘米,穗粒数149粒,千粒重25.3克,颖壳色金黄,无芒。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 83.2%,精米率76.5%,整精米率66.5%,粒长5.1 mm,籽粒长宽比1.8,垩白粒率16%,垩白度1.6%,透明度2级,碱硝值7.0 ,胶稠度64mm,直链淀粉15.7%,蛋白质7.8%,米质优。
经2005~2006两年田间穗颈瘟病情鉴定调查,中抗穗颈瘟。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水稻晚熟组区域试验,13点次均增产,两年平均产量492.68公斤,比对照庄育3号增产12.02%。2006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0.19公斤,比对照庄育3号增产15.47 %。
栽培技术要点:4月17日播种,5月28日插秧,行株距30×13.2  厘米,每穴4苗;亩施标氮肥40公斤,磷肥10公斤,钾肥10公斤;水层管理浅湿干间歇灌溉;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适宜地区:适宜在大连、丹东沿海稻区种植。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品种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