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许为钢:让中国麦满足“中国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13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9年03月13日 02 版)  浏览次数:258
 
 
    本报记者李竟涵
 
    “我们通过土地‘三权分置’等制度改革和种粮补贴等经济手段,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这些方法还能发挥多大作用,还有多少潜力可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许为钢关注粮食生产30多年,在他看来,面临“天花板”“地板”的双重挤压和“红灯”“黄线”的双重约束,保障粮食安全还要靠内生动力。
 
    美国小麦亩产420斤,中国小麦亩产720斤,而高标准农田上的小麦亩产可超1000斤——这组数字直观地体现了“藏粮于地”的重要性。许为钢认为,粮食生产的内生动力首先来自耕地。唯有实现耕地质量和数量双提升,粮食生产才不是“无米之炊”。
 
    其次还要“藏粮于技”。“近几年,赤霉病从南向北蔓延,已经成为黄淮麦区的主要病害。但是因为不能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只能申请课题,支持力度远远不够。”针对类似问题,许为钢建议尽快恢复行业主管部委的“行业科技专项”,以便及时根据行业发展有针对性地立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力量,实现粮食生产的高产、优质、绿色。
 
    随着人们的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粮食安全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优质粮”的标准就成了一个新课题。作为国家小麦良种攻关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专家,许为钢介绍:“大概20年前,我们制定优质小麦标准时,国内做面包和饼干的好面粉十分短缺。通过发展强弱筋小麦,现在我们不仅有了高端的面包粉、饼干粉,还抵御了可能发生的国外小麦的商业冲击。”但国人的饮食习惯还是以面条馒头等蒸煮食品为主,所以下一步应该在不放松面包、饼干、糕点所需的强弱筋品种选育生产的同时,更注意面向中国大宗面制品所需要的优质小麦,根据人们的饮食需求实现小麦生产专用化,农民的种粮效益也将随之大大提升。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