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马学杰:闯出种植新路的“农二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18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9年01月18日 02 版)  浏览次数:262
 
 
 
    马学杰(右)和父亲马镇顺在国家奖励种粮标兵的“东方红”拖拉机前合影。
 
    本报记者钟欣黄慧文/图
 
    2018年12月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农闲时节。但在温暖如春的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收割机还在田间来回忙碌着收割水稻。西装革履、发型时尚的“80后”农民马学杰在塘围村的田边偶尔用手势指挥着收割机,只有黝黑的皮肤才能看出他的职业。
 
    马学杰从事农业完全是受到父亲马镇顺的影响。马镇顺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在汕头是家喻户晓的“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2004年,马学杰退伍后,义无反顾地追随父亲的脚步,放弃“铁饭碗”,端起了“泥饭碗”,并将它变成了“金饭碗”。
 
    “十几年前刚开始干农业是真辛苦,插秧的时候早上3点就要起来,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手脚长期泡在泥水里都烂了。50个人一天才能插70亩。”马学杰回忆起以前唏嘘不已。“从2008年开始,我们用上了插秧机,今年又购置了更现代化的直播机,现在只需一个人驾驶一台机子,一天至少可以插六七十亩。”
 
    凭借着部队里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挥潮汕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马学杰在农业领域坚持了下来。他通过自身农业生产实践和刻苦钻研,把种植水稻和农机技术有效结合,克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力、资金不足以及作业方式落后等诸多种粮难题,率先在当地创办了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闯出了一条水稻现代化种植新路子。
 
    汕头为沿海地区,经常遭遇台风、水灾。特别是近几年来,潮阳区早稻收割时多连续降雨,农户收割的稻谷如果不能及时烘干,将遭遇重大损失。为解决这个难题,马学杰再次创新升级,实现稻谷烘干智能化。
 
    2018年7月,顺杰合作社的全自动谷物烘干中心正式投产,该中心14台谷物烘干机每天烘干稻谷600吨,相当于1200亩水稻的收割量,拥有40个可容纳3000多吨谷物的仓库,成为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谷物烘干中心。马学杰说,按照这一规模,纯人工操作的话需要70人,但如今在烘干中心,只需2名工人操作机器即可。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顺杰合作社拥有180多台(套)农业机械,可用于1.2万亩水稻的生产。2017年,合作社水稻年种植面积达2.4万亩以上(两季),带动周边2500多农户实现了育秧、整地、插秧、植保、灌溉、收割、运输、烘干、加工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
 
    潮汕文化,一字点“精”: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商业上精打细算,这在马学杰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将潮汕地区“种田如绣花”的精耕细作传统发扬下去,也希望合作社不仅种出好产品,更要把农产品卖出好价格。“我们将大力推广自己的大米品牌,提高种粮农民的效益和积极性。”他说。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