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六十余载潜心育种 不忘初心共赢未来——陈伟程教授筑建“种业梦想园”
 
 
河南农业大学陈伟程教授
      
      1956年至今,河南农业大学陈伟程教授,已走过了63年的玉米育种之路。
      
      陈伟程老师1956年在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有幸被安排为著名玉米育种学家吴绍骙的专职科研助手。听陈伟程老师讲,在第一次见到吴绍骙先生时,吴老问他:“搞玉米科研,在最热的天气要下地授粉,做田间工作很辛苦,而且没有暑假,你愿意干么?!”陈伟程老师回答说:“我能吃苦,也有兴趣搞科研”。就这样,他在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道路上,一干就是六十多年。


刚刚踏入河南农业大学校门的陈伟程教授
      
      他做的笫一项科研课题就是吴老于1956年倡导的“异地培育玉米自交系” 的研究。在1950年代初,孟徳尔摩尔根遗传学在我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反动学说,建立在这一学说基础上的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工作被迫停止进行。1956年,党中央提出“百家争鸣”方针,情况出现了转机。但是,由于各科研单位的自交系育种材料多年沒有繁殖,基本上已丧失了发芽力。为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尽快选育出优良的玉米杂交种,吴老倡导利用南方秋冬季节气候温暖的条件进行加代选育,把原来每年选育一代变为二、三代。
      
      
吴绍骙教授和陈伟程老师在育种田授粉
      
      由陈伟程老师参与完成的《玉米自交系异地培育及其在生产上利用可能性》的研究证明:中纬度温带玉米在热带地区冬季条件下能正常生长,育成自交系,其形态特征、配合力不因异地条件的影响而发生质的变化。该项研究冲破了当时盛行的“环境决定遗传的外因论”禁锢,开创了我国农作物南北穿梭育种的先河。利用南方冬繁加代,使育种年限缩短一半以上,并从玉米迅速推广到其他作物,广泛沿用至今 。
      
      1960年,陈伟程老师考取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师从著名小麦育种学家蔡旭院士从事小黑麦育种研究。期间,吴老提出并征得蔡老的同意,他又从育种教研室转到遗传Ⅰ教研室,在著名细胞遗传学和玉米育种学家李竞雄院士的指导下学习。

 

李竞雄院士和陈伟程教授在“国家玉米攻关会议”期间合影
      
      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回到了河南农大,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玉米遗传育种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
      
      主持育成国审、省审玉米杂交种20余个,著名的有:(1) 豫玉22,年种植逾2000万亩,累计1.5亿亩。2001-2003年列全国第二大、黄准海第一大推广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豫农704,是我国玉米第二次品种更新的代表性品种之一,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年推广逾千万亩。
      
      
      在玉米雄性不育研究上,在国內外首报C型不育恢复受两对重叠基因控制,界定了“C小种”的侵染范围,解决了雄性不育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并育成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三系"杂交种豫玉22。
      
      利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技术, 育成Mo17自交系的姊妹种和两个改良单交,解决了一些单交种因制种产量低而不稳,不能大面积推广的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陈伟程教授向时任李岚清副总理汇报育种成果
      
      他还是河西走廊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开拓者,引领我国玉米制种基地从东北向西部(河西走廊)的大转移,对提高我国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玉米制种也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为此,张掖市人民政府特授予陈伟程老师“西部种子生产基地开拓者”荣誉称号。

      
上世纪80年代,陈伟程教授在甘肃省高台县建立科研基地,进行“豫12”制种,与原南华良种场场长白生林合影
      
      为抒发在河西走廊进行自交系繁殖和制种取得成功的喜悦心情,陈伟程教授写下清平乐词一首:“丝绸古道,七月祁连雪,走廊绿州麦浪掀,到处繁花似锦,温光条件优越,最适种子生产,今逢大好机遇,携手做出贡献。”
      
      
陈伟程教授 “清平乐”手书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今耄耋之年,每年在河西走廊,都留下他的足迹。


陈伟程教授在张掖制种田工作
      
      陈伟程教授还是育种成果市场化的先行者。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公布后,“豫玉22”率先在全国釆用“有偿使用、选择授权” 的市场化操作方式,授权奥瑞金、长城、正大三家种孒企业进行种子生产销售,实现了快速大面积推广,被业界誉为“科研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成功的成果转化模式”。
      
      陈伟程教授于2010年创办了育种科研企业---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当他的育种团队育成的一个杂交种于2013年通过三大区审定后,陈伟程老师原本设想采取“1+3”的模式(育种者与三家种企组成联盟)进行合作开发。但终因多种原因这一构想未能付诸实现。就在这次关于公司经营理念的讨论上,他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 就是四个字:“登高望远”!  
      
      陈伟程教授进一步阐明:
      
      登高——要从国家层面, 从农业增产、农民増收,企业发展等多角度来规划产品的合作开发.
      
      望远——要从当前的合作考虑到今后更长远、更广泛的合作和发展。在“伟科育种”未来的科企合作中,做到“海纳百川,广结善缘”。
      
      
戴景瑞院士、陈伟程教授等专家与“伟科团队”及合作伙伴合影
      
      当前,我国玉米种业面临诸多挑战:审定的品种“井喷式”出现,农民及经销商难以从中选择。加上气候多变、环境恶化,高温热害、风灾水涝等自然灾害频发,避灾性差、稳产性不强的品种迅速退出市场。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种业企业又面临着亏损、甚至倒闭。人们把目前的这种境况,形容为“种业的寒冬”。
      
      
      面对当前的复杂情况,陈伟程教授始终不改初心。他认为这只是暂时出现的困难,为了渡过“种业寒冬”,我们应该坚守阵地迎难而上,面对挑战有所作为。作为专业育种公司,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责任就是多岀成果、快出成果,并尽快将育种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陈伟程教授与助手田贵军在田间考察
      
      在陈伟程教授的带领下,“伟科育种”的育种团队近年育成了一批国审、省审优良玉米新品种,其中国审品种10个(代表品种伟科702、伟科966、机玉12、伟育2号、伟育618、美豫22、创玉102等),省审品种10个(代表品种机玉7号、伟育187、乐盈898等)。2018年又有8个品种进入国家级生产试验。这些在多种种质资源背景下持续聚优改良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大多保留着国内种质的广适、矮杆、结实性好的优点,又具有温热资源较强的抗高温、抗锈能力和囯外引进新种质的坚杆、抗后期倒伏、脱水快、通透性好等特点。


戴景瑞院士、荣廷昭院士和陈伟程教授在田间考察玉米新品种
      
      为了快速地将这些玉米新品种推向市场,他策划构建一个“X+Y+Z”的合作模式(X: 销售企业,Y:育种机构,Z:制种企业),并通过这一模式,把原本各自独立运作的专业化育种机构、以营销推广为主营的种子企业和种子生产基地的专业化种子生产企业三者联通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市场打造出受农民欢迎的种子精品,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

 

陈伟程教授与合作企业科研团队一起考察新品种
      
      通过几年的实践,这一市场操作模式已初见成效,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已经开始大力积极推广“伟科育种”选育的优良品种,还有多家企业与“伟科育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第四届黄淮海玉米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上,陈伟程代表伟科育种与12家种企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这样一种多层面强强合作的市场操作方式,已显示出其竞争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陈伟程教授虽已84岁高龄,但仍在延续玉米育种之路。他期待更多的人和他一起,共同实现“中国种业之梦”!
      
      (作者:田贵军,“伟科育种”科研总监。1994年至今,担任陈伟程教授助手。)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