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用好“送嫁药” 治虫更轻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1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250
 

 改见虫治虫为提前预防 变大田喷雾为苗床施药

用好“送嫁药”
治虫更轻松

  眼下正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不少地区正忙着给水稻防病治虫。水稻病虫害防治次数较多,一般秧苗移栽进田后的1520天,就要打第一遍药了。高温下水稻田间植保作业尤为辛苦,而今一种水稻轻简化施药新技术的探索运用,有望为稻农减少施药,降低用工成本。

  少用一次药水稻更健壮

  这几天,安徽省潜山县余井镇种粮大户彭盛明每天都要到稻田去看一看。彭盛明种了1000亩水稻,今年开始,拿出7亩稻田作为示范田,试验秧苗带药下田(又称送嫁药技术)的防治效果。

  这种新型施药技术,一改以往水稻移栽后再进行大田喷雾的做法,而是提早在移栽前用高剂量的药剂处理秧苗,以达到后期防控害虫的目的。秧苗移栽进田后一个多月过去了,彭盛明发现,用了送嫁药的稻田少见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还对稻秆潜叶蝇有较好的效果,水稻长势良好,这让他喜出望外。安徽省植保站药械科科长黄超介绍说,一亩秧田一般可以机插80100亩大田,将大田用药前移到苗床施药,相当于只需要给大田1801100的面积施药就可以了,大幅节省了用工,还能减少大田喷雾的农药流失。对于预防二化螟等害虫能管30天以上,不仅减少一次大田用药,还有助于促进水稻分蘖。

  改变施药理念重在提前预防

  全国农技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副处长张帅告诉记者,作为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二化螟的防治难点在于,其最佳用药时机难以把握,生产实际中施药时间容易偏迟。经研究发现,在秧苗期高剂量的送嫁药技术可拉长持效期,因为初孵幼虫对药剂更敏感,摄入极低的药剂就会死亡,刚孵化的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惯,卵沾到叶片上的药剂,初孵幼虫取食卵壳也会摄入药剂致死,所以,对控制早期一代二化螟有较好效果。经实践试验,在江苏、安徽、湖北等二化螟发生地区,该技术大田不用药天数可达40~50天。

  由见虫后打药改为提早用药防治,送嫁药技术更体现了施药理念的革新。当然,并不是所有药剂都适用于高剂量送嫁药技术,据介绍,像常用的防治二化螟的阿维菌素、毒死蜱等药剂,用20倍、40倍液处理秧苗,会出现药害,导致稻苗出现叶片枯死、褪绿现象。综合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抗药性水平、内吸性、持效性、安全性等因素考虑,氯虫苯甲酰胺是比较适宜的药剂。

  用药轻简化植保新方向

  “探索水稻轻简化的用药技术刻不容缓。”张帅表示,自2017年开始,全国农技中心已经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开展试验,高剂量送嫁药技术显现出了诸多优点。

  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傅强研究员介绍说,近年来,在水稻科学用药方面,已经探索出“三防两控”轻简化集成施药技术。对常发性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三防”主抓播种、移栽、破口三个环节,分别采用种子处理、送嫁药和破口前综合用药进行预防性施药,据常年发生情况结合当年长中期测报确定,不需要防治指标,简化用药决策,防治时间前移,省工省药,方便易学,利于早期天敌重建。(据《农民日报》)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