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水稻:用好“送嫁药”治虫更轻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0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8年07月20日 06 版)  浏览次数:269
 

 改见虫治虫为提前预防变大田喷雾为苗床施药

水稻:用好“送嫁药”治虫更轻松
 
    本报记者王腾飞文/图
 
    眼下正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不少地区正忙着给水稻防病治虫。水稻病虫害防治次数较多,一般秧苗移栽进田后的15~20天,就要打第一遍药了。高温下水稻田间植保作业尤为辛苦,而今一种水稻轻简化施药新技术的探索运用,有望为稻农减少施药,降低用工成本。
 
    1
 
    少用一次药水稻更健壮
 
    这几天,安徽省潜山县余井镇种粮大户彭盛明每天都要到稻田去看一看。彭盛明种了1000亩水稻,今年开始,拿出7亩稻田作为示范田,试验秧苗带药下田(又称“送嫁药”技术)的防治效果。
 
    这种新型施药技术,一改以往水稻移栽后再进行大田喷雾的做法,而是提早在移栽前用高剂量的药剂处理秧苗,以达到后期防控害虫的目的。秧苗移栽进田后一个多月过去了,彭盛明发现,用了“送嫁药”的稻田少见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为害,还对稻秆潜叶蝇有较好的效果,水稻长势良好,这让他喜出望外。“往年水稻移栽后20多天就得打一遍药防二化螟了,1000亩水稻要一个礼拜才能打完。用这种新技术可以少打一遍药,重要的是省人工,现在人工太不好找了。”
 
    7月13日,参加水稻轻简化施药技术现场交流会的近百名代表,也一同观摩了这一技术的应用效果。潜山县植保站站长徐劲峰现场介绍说,空白对照区已经看到二化螟为害导致的枯鞘、枯心现象,用富美实公司的康宽和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高剂量处理的稻田,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秆潜叶蝇等都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并且水稻植株更健壮。
 
    安徽省植保站药械科科长黄超介绍说,一亩秧田一般可以机插80~100亩大田,将大田用药前移到苗床施药,相当于只需要给大田1/80~1/100的面积施药就可以了,大幅节省了用工,还能减少大田喷雾的农药流失。对于预防二化螟等害虫能管30天以上,不仅减少一次大田用药,还有助于促进水稻分蘖。
 
    2
 
    改变施药理念重在提前预防
 
    高剂量药剂早期处理秧苗技术为何能有如此好的防效?其药剂选择上又有什么讲究?
 
    全国农技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副处长张帅告诉记者,作为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二化螟的防治难点在于,其最佳用药时机难以把握,生产实际中施药时间容易偏迟。经研究发现,在秧苗期高剂量的“送嫁药”技术可拉长持效期,因为初孵幼虫对药剂更敏感,摄入极低的药剂就会死亡,刚孵化的幼虫有取食卵壳的习惯,卵沾到叶片上的药剂,初孵幼虫取食卵壳也会摄入药剂致死,所以,对控制早期一代二化螟有较好效果。经实践试验,在江苏、安徽、湖北等二化螟发生地区,该技术大田不用药天数可达40~50天。
 
    由见虫后打药改为提早用药防治,“送嫁药”技术更体现了施药理念的革新。富美实公司杀虫剂经理姜勇说,康宽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明星产品,而以往康宽大田喷雾的使用方式,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将康宽作为“送嫁药”提早使用,减少大田喷雾时药剂不必要的流失,用药更精准,农民更省力,同时可以起到虫卵兼治的作用,大幅降低水稻前期螟虫及稻纵卷叶螟的虫口基数,减少后期防治压力,并能使稻苗更健康,产量更高,是“预防为主”植保方针在实践中的充分体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药剂都适用于高剂量“送嫁药”技术,据介绍,像常用的防治二化螟的阿维菌素、毒死蜱等药剂,用20倍、40倍液处理秧苗,会出现药害,导致稻苗出现叶片枯死、褪绿现象。综合不同作用机理药剂的抗药性水平、内吸性、持效性、安全性等因素考虑,氯虫苯甲酰胺是比较适宜的药剂。从减药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送嫁药”的使用剂量应以不高于秧苗对应大田面积一次用药量为原则。
 
    3
 
    用药轻简化植保新方向
 
    在粮食价格下调、农药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轻简、省力的病虫防控方式将成为未来植保的必然趋势。
 
    “探索水稻轻简化的用药技术刻不容缓。”张帅表示,自2017年开始,全国农技中心已经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开展试验,高剂量“送嫁药”技术显现出了诸多优点——可以较好地控制一代二化螟发生危害,对后期稻纵卷叶螟也有效果;选用的氯虫苯甲酰胺类药剂持效期长、对鱼虾等水生生物安全,可以健壮植株有利于增产;同时避免大田过早用药,可以保护自然天敌种群尽早建立;省工又减药,部分地区“送嫁药”相比后期大田施药可节省50%的杀虫剂用量,而且大田期长达两个月不用再打药防治螟虫。由此可见,在秧田期将药用好用足,是值得不断探索的植保技术新方向。
 
    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傅强研究员介绍说,过度依赖化学农药使得二化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而轻简化、实用化的技术集成是绿色防控落实的关键。近年来,除了综合运用翻耕灌深水灭蛹、种植香根草等非化学防控技术,在水稻科学用药方面,已经探索出“三防两控”轻简化集成施药技术。对常发性病虫害采取预防措施,“三防”主抓播种、移栽、破口三个环节,分别采用种子处理、“送嫁药”和破口前综合用药进行预防性施药,据常年发生情况结合当年长中期测报确定,不需要防治指标,简化用药决策,防治时间前移,省工省药,方便易学,利于早期天敌重建。“两控”则为应急性防治,分别在分蘖末期、穗期,当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才进行防治。
 
    南京农业大学高聪芬教授建议,今后要继续加强高剂量“送嫁药”技术的试验探索,加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绘制二化螟抗药性水平分布区域图,深化抗药性机理研究,加快高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秧苗技术产品信息的登记,以促进该技术更好地推广应用。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