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迎战巨头时代

《 农民日报 》( 2018年06月26日   05 版)
 
    编者按:近日,德国拜耳收购美国孟山都一案终于尘埃落定,国际种业的两大巨头“合二为一”,对世界种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来,国际种业并购大案可谓接二连三,国内企业也主动出击,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中信农业携手隆平高科收购陶氏巴西玉米种子业务,一系列动作为国际种业竞争注入了新元素。这种变革意味着什么?我国种业又该如何应对?请关注本期话题。
 
拜耳收购孟山都种业重塑新格局
 
国科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田冰川
 
    拜耳收购孟山都,是在全球行业演进大背景下,内因与外因叠加作用下,世界种业格局发生的一次巨变,堪称巨头之间“硬实力的重组、跨领域的聚合、黑科技的革命、大平台的再造”。奠定了未来一个时代全球种业态势,反映了产业演进的内在逻辑,对我国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型升级既形成了战略紧迫感,又提供了更新的经验和更高的标杆。
 
    怎么看?四大关键词凸显种业全球化步伐
 
    第一,这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企业生命演进、资本投入变现三大周期三维叠加共振下的“自然突变”。
 
    从全球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来看,全球主要农产品的真实价格在经历了2001—2011年的攀升,到达阶段性高点后,自2011年起已进入下降周期,并将延续到2025年。这对农业产业链上各环节,包括种业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产业链后端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种业巨头们必须要寻求转变。
 
    从企业生命演进周期来看,“起—承—转—合”的阶段论是很精妙的概括。不论是孟山都、先锋还是其他种子企业,在起点开始逐步积累、成长,经过世代传承,将趋势的判断、技术的颠覆、先机的把握、大胆的投入、持续的执行、艰难的坚持完美融合,终于在将近二十年的持续奋斗后确立起国际种业的霸主地位。随着时光流转、需求演变及供给迭代,即便是国际巨头也必须“再出发”,打造足以颠覆上一代的新战略、技术和产品,进而实现螺旋式上升。在此过程中,“合”是一个常见的选择。
 
    从资本投入变现周期来看,资本投入的终极目标是获取回报,资本最善于抓周期,最主要看成长性。逆周期投入、顺规律收获是资本的特点。在孟山都的发展历史中,资本投入就发挥了很大作用。孟山都擅用资本,不断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现代金融协同,在行业内掀起过一股股并购浪潮,完成了一宗宗堪称“史诗级”的大并购,推动了美国乃至全球种业由分散走向集中、革命性新技术快速推广。在此过程中,资本也逐步由投入期走向回报期。
 
    第二,这是一次全球性、跨领域、深层次的“格局重构”。
 
    由孟山都所发起的这场合并案,催生出一连串的种业“世纪大并购”,陶氏杜邦合并,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以及巴斯夫针对剥离部分业务的“买买买”,而在中信农业携手隆平高科收购陶氏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之后,全球种业格局的迭代初现,这在两年前难以想象。
 
    不仅仅是种业,合并的还包括农化业务和植物保护,或者说是种子业务与农化业务的全面组合。因此,这是一场力图在农业投入品端构建整体竞争优势的革命。不仅仅是要素组合发生变革,品牌和运营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合并后拜耳的种子业务可能会形成德国和美国(圣路易斯)两个总部,孟山都作为公司品牌不再使用,但是具体产品的品牌仍将供应;陶氏与杜邦合并后,为种子业务创造了一个新品牌;中国化工保留了先正达的品牌,体现对其价值的认可;中信农业与隆平高科为收购的巴西业务起了一个新名字:LPSementeseBiotecnologiaLtda,简称LPSementes,寓“隆平种子”之意。
 
    第三,这是一次种企面向未来,推动技术迭代、集成与转化的“聚焦压强”。
 
    科技革命是产业革命的先导。孟山都最初发起对先正达的并购,到最终与拜耳合并,很大程度上乃是基于战略上对生命科学与数据科学之间转变趋势的重大判断。数据科学已经成为未来生命科学迭代的核心。
 
    其一,数据科学已成为育种的基础。孟山都数十年来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获取的海量优良种质资源,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广袤分散的区域,这就需要进行数据整合,形成强大的中央数据库,支撑育种平台高效运转;其二,数据科学已成为农户整体解决方案的基础。通过数据平台将种子、植物保护、技术服务、气象信息等整合起来,使得农民和企业同时享受价值增值;其三,数据科学已成为企业内部运行的基础。不论是客户关系管理、价格决策、供应链管理,还是更好地决策、更高效地开展业务或者更有效地服务客户,都可以借助数据科学工具加以实现。据了解,孟山都近三年来通过这个工具,每年减少营业成本约五亿美元。
 
    通过合并,拜耳和孟山都要面向未来进行更强大的研发投入。拜耳的研发投入力度本来就很高。2017年度的整体研发预算是48亿欧元,平均每天1315万欧元。拜耳承诺,合并之后,在前6年的经营过程中,要投入160亿美元用于种子研发,也就是平均每年27亿美元。因此,拜耳与孟山都的合并,不是以缩减成本为目标,而是以在种业创新方面更多投入和更高产出为目标。
 
    第四,这是超大型巨头企业之间构建产业联合体、创新大平台的“优势竞合”。
 
    在全球范围内,种业已经凸显“强者更强”的格局,已经完成由分散向集中的飞跃。即便如此,一家巨头也很难真正做到百分百“赢家通吃”。存在突出优势,就一定会存在潜藏劣势,可能是在区域布局、业务模式、产品组合、技术储备或者管理运营,亦或者其他方面。面对庞大的、差异化巨大的全球市场,巨头之间脱离不开竞合关系。不仅仅是剑拔弩张的竞争,更需要优势互补的联合。在选择单打独斗,还是选择联合协作上,我们看到,经历这一轮超大型并购重组,巨头之间最终选择了联合协作,而且是从资本上比较彻底地联合。
 
    以拜耳和孟山都为例,拜耳是一家超大的全球化公司,拥有人体生命健康类产品业务、农化业务及小部分种子业务,此外还拥有动物保护业务,在欧洲的实力非常强;孟山都则有非常大的种子业务以及小部分农化业务,在美国更加强大。这两家公司过去是在交叉重叠领域存在一定竞争,但是差异化优势明显,通过合并,双方可集中各自优势,弥补短处,实现更大更广的产品组合,为用户提供整合的解决方案,成为一个更加全球化的公司。
 
    如何做?强强联合、打通链条
 
    从并购案中可以看出,全球资源流动、企业联合、格局迭代、技术演进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该如何应对?个人认为,答案就是四句话: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藩篱,迎头赶上。
 
    第一,在全球格局重构的形势下,加快研发资源的流动与创新体系的升级。单点技术的突破、某个产品的升级,这是结果。要批量地产出好结果,关键在于持续深化种业领域创新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改革。在事业单位与企业机构之间的制度藩篱真正打通之前,需要在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应用型商业化研究的两类创新主体之间构建更加有效的、统筹协同的组织机制,有效解决创新链两端“牛郎织女”的集成问题,完成种业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推动企业之间的联合、企业与资本之间的结合,并构建承载要素流动集成的创新大平台。我国种业产业化、市场化历程短,企业尚处于成长阶段,单一企业在资本规模、竞争实力、全球布局等方面与跨国巨头存在代际差异。需要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实现优势互补;需要科技创新、产业经济与现代金融的深度融合,贯彻“科技为本,金融为用,打造产业航母”的发展理念;需要构建硬实力、大平台。大力培育一批大而强的产业创新主体,同时营造法治市场环境,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和执法的力度,保障生命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发育生长,从而实现创新主体的多层次分布,以及每个层次的发展。
 
    第三,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在生物工程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制高点方面下功夫。生命科学不断向纵深发展,生命科学与数据科学、制造科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未来育种向智能化方面迭代,常规育种的内涵与外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新的技术革命,跨国巨头已经十分敏锐地向这个方向迈进。这就需要我们动员大企业、大机构、大资本的力量,打造大平台、联合体。
 
    第四,推进开放式创新,大胆吸收全球的创新成果和研发资源。在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倒逼企业并购重组、接受全球竞合的洗礼,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地参加到全球创新要素的重组、研发资源的流动中,共建、共享、共创新可能,推动我国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体系重构,实现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产业升级。
 
    第五,加强“中国深度、全球广度”的产业战略研究,支持产业科技创新研究机构的大发展。为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我们需要发展大企业联合组建的、凝聚产业需求的新型产业智库、产业标准机构,这类机构应该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荃银高科董事长张琴:“大种业”呼唤科技创新
 
    □□
 
    本报记者杨丹丹
 
    面对全球种业市场愈发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我国民族种业将如何应对全球种业格局的变化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琴。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破了国界隔阂。对企业发展怎么有利就怎么干,这一理念值得我们中国企业学习,对产业长远的规划和前瞻更是具有超前的战略意义。”张琴感叹道,种业全球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未来种业市场将更加开放,势必对中国种业发展造成极大的挑战和冲击。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其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45%以上。“对于种业这样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行业,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与倾斜。”张琴呼吁,应该从国家层面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
 
    而对于种子企业自身来说,在这种大背景下更要发挥合作精神,加强科企合作与科技创新,用科技的力量助推民族种业快速赶超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世界种业格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更需要我们强化科技属性,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家、崇尚科学的氛围,让科学家成为这个时代的‘明星’和‘标杆’,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事业上。”张琴说。
 
    张琴认为,只有直面市场需求,建立有效的科企合作机制,才能让科学家的研究更“接地气”,让企业的发展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据了解,荃银高科牵头发起的“6+1”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就是科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荃银高科希望通过科企深度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效结合,共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但在‘6+1联盟’实体化运营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放宽科研人员到企业持股和兼职的限制,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切实落实中央改革政策,进一步改变科技创新唯论文的评价导向。”张琴表示。荃银高科计划依托“6+1联盟”较好的产业技术基础,在科研机制创新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科研机制创新的目的在于延伸产业链。“当前,大的种子公司都在想办法拓展自己的业务,把种业和其他农业领域结合起来,实现更高层次的掌控。”张琴表示。而荃银高科已经开展了相关的探索,公司与中化农业公司、金丰公社等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创新农业经营,提升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实际上,壮大自身科研实力只是基础,民族种企想要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加快“走出去”步伐。据统计,目前全球水稻种植面积为23.97亿亩,除了中国之外的种植面积约为19.44亿亩,其中超过90%以上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非洲,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新《种子法》对于种质资源的出口管理依然十分谨慎,这样有利于防止我国种质资源流失。”在张琴看来,应该在保证种质资源安全的前提下,构建更加开放的政策环境,切实保障种子企业合法开展境外农作物品种研发、种子生产以及种子进出口贸易等业务。“民族种企参与国际竞争,离不开政策层面的保驾护航。”张琴说。
 
    同时,张琴还呼吁完善种质资源有效保护与高效开发利用机制、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势企业的合作、整合现有技术平台和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形成“大种业”格局。
 
国际并购一览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
 
    2017年6月,中国化工集团完成了对先正达的收购,交易总价已接近440亿美元,成为中国史上最大的海外收购项目之一。中国化工与先正达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先正达是全球最具实力的专利药生产商,通过收购先正达,中国化工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农药产业链;此外,先正达的种子业务可以弥补中国化工的空白,也符合世界农化与种子结合的潮流。
 
    陶氏杜邦合并
 
    陶氏化学公司与杜邦公司于2017年8月成功完成对等合并。合并后的实体为一家控股公司,名称为“陶氏杜邦?”,公司拥有三大业务部门:农业、材料科学、特种产品。按照两家公司的市值,合并后的陶氏杜邦市值超1500亿美元,超过原化工行业市值最大的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成为化工企业中新的全球老大。
 
    巴斯夫收购拜耳部分业务
 
    2017年10月,巴斯夫签署协议收购拜耳种子和非选择性除草剂业务的重要部分,这部分业务是拜耳计划收购孟山都的框架下拜耳有意剥离的资产。全部现金收购价格为59亿欧元。本次收购和巴斯夫现有作物保护业务形成互补,增强了公司的除草剂产品组合,并使巴斯夫通过关键农业市场的专利资产进入到种子业务。
 
    隆平高科收购陶氏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对陶氏益农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的收购,并于2017年11月举行了交割签约仪式。本次交易合计11亿美元(不含交易费用),交易标的包括:巴西玉米
 
    种质资源库的使用权、Morgan种子品牌、以及DowSementes品牌在特定时间内的使用权。交易完成后,标的公司正式更名为LPSementes。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