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育秧进大棚效率提高30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7  来源:《 农民日报 》( 2018年04月17日 07 版)  浏览次数:269
 
 安徽省庐江县种粮大户倪合长:
育秧进大棚效率提高30倍
 
    钱良好本报记者杨丹丹
 
    麦苗青青,菜花金黄,四月的田野一派繁忙:施肥、打药、耕田、育秧,春耕生产渐次掀起热潮。日前,记者来到安徽省庐江县同大镇刘墩村,走进全国种粮大户倪合长的“育秧工厂”,只见一排排秧盘摆放整齐,嫩绿的秧苗尖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
 
    “这是头批早稻秧苗,估计月底就可以下田了,能机插1000多亩水田。”今年60多岁的倪合长用手抚摸着秧苗,就像是抚摸着自己的孩子,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他正与工人们一起为下批大田栽插育秧,放置秧盘、填泥、加种,将制作好的秧盘搬到育秧大棚,老倪一丝不苟:“育秧大棚有控温、控湿设备,发芽率高达95%以上,成本大大低于传统人工育秧,育出的秧苗适宜机械栽插,10多天就可插秧,比小棚育秧提前7~10天,比露天提前20天。”
 
    “原本需要近百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如今在这里,只需要几个工人就可以轻松完成。”说起工厂化育秧的好处,倪合长如数家珍:节约成本,增加成活率,每亩产量能高出100多斤。人工育秧,一个劳动力一天只能完成一亩。而采用工厂化育秧,3个人一天可以完成100亩,效率是人工的30倍。
 
    回忆起前些年育秧时的情景,倪合长感慨颇多。他刚开始种了400多亩稻田,每到育秧时就住在田边,非常辛苦。当时用的是露天秧田、人工栽插,一亩大田要一分秧田,光秧田就要40亩,还有人工、种子等加起来,一亩田花费150多元。后来改成撒播,前期是节省人工,但是出苗不均匀,布苗移棵的用工量也十分大,尤其是后期容易倒伏,造成减产。
 
    后来,老倪从外地购进了一些工厂化培育的硬盘秧苗,在自家稻田里试验种植。20多天后,秧苗长势远远超过旁边的普通苗。到了秋收,机械化育苗长出的水稻亩均增产100多斤。第二年,尝到甜头的老倪就把插秧和打药、施肥等活儿打包交给“育秧工厂”打理。“插秧和种子节省20元,农药和化肥节省130元,平均亩产还超过了1300斤。”老倪高兴地说:“2010年,我的家庭农场已发展到2000亩,就盘算着自己搞个‘育秧工厂’。”
 
    说干就干,在儿子倪守虎的帮助下,倪合长投资70多万元,盖起了1万多平方米的温室,投产后一次性可供3000亩稻田秧苗。2011年春,倪合长家庭农场里的‘育秧工厂’正式投产,周围的农民都跑来看稀奇,只见在育秧基地一座钢架大棚温室内,三四个工人通过机械研磨营养土,自动装盘,机械自行撒种,两三分钟一个育秧盘就下了“流水线”,让前来参观的农民连连称赞,从“买种育秧”转变为向倪合长家庭农场“买秧”。
 
    “今年春天,我与周边种粮大户签订了早籼108、早籼902等优质品种的2000亩‘代育代栽’协议,这季春播收入保守在22万元左右。”倪合长兴奋地说,“今年我们积极引导广大农户调优早稻品种,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育秧工厂’受合同上的风险赔偿条款约束,必须优中选优。”庐江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吴小文介绍,工厂化育秧经过浸种、清洗、脱毒等步骤,育出的秧苗病菌少,均匀、健壮、整齐。据庐江县农委副主任邓本宜介绍,今春该县新建“水稻育秧工厂”8个,育秧能力10万亩。今年庐江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预计可达80万亩,全县机械化栽插率达20.5%,水稻良种率达100%。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