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这一年  种植调整有方向

农民日报 》( 2017年12月25日   07 版)
 
    绿为本
 
    12358亿斤
 
    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33亿斤,增长0.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属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68329万亩,比2016年减少1222万亩,下降0.7%。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达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长1%。
 
    195万亩
 
    在15个省(区、市)建立29个示范区,开展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示范面积达到195万亩。地膜覆盖、集雨补灌、测墒节灌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应用面积累计(按播种面积)超过4亿亩次。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超过9000万亩。
 
    45.6亿元
 
    2017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45.6亿元资金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比上年增加21.24亿元。其中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补助资金25.6亿元,粮改饲试点补助资金20亿元。东北四省(区)可从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中拿出10%(按资金总量445.6亿元折算,约44亿元左右)的资金用于种植结构调整。
 
耕地保护给力粮食丰收
 
    王保国
 
    “我算是尝到甜头了!这几年深松后,地可有劲儿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都比以前强多了。”年底算完丰收账,内蒙古阿荣旗霍尔奇镇农民李绍文高兴地说。
 
    深松整地是东北黑土地保护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今年阿荣旗粮食再获丰收,东北黑土地保护项目功不可没。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东北地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阿荣旗是内蒙古的两个试点之一,试点期3年,实施面积10.1万亩。今年,是该项目在阿荣旗实施的第二年。
 
    霍尔奇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金海燕介绍:“以前农民整地作业深度始终在一二十厘米,长此以往,土壤就在这一深度形成近十厘米厚的犁底层,大大降低了土壤的渗水及透气性,使其蓄水、保墒、提墒能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作物根系的深度生长,而土地深松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如今,在阿荣旗各乡镇,像李绍文这样看到深松整地益处的农民不在少数,他们忙完秋收后迅速转入深松整地,为明年粮食生产打下扎实的基础。目前已有200多万亩耕地实施了深松,彻底打破犁底层,改善了土壤耕层结构,让作物增产、农民增收。
 
    “你看这大豆、高粱的产量和品质,绝对是耕地轮作给的力。”丰华家庭农场农场主孙景源说,明年他还准备再流转一部分土地,扩大轮作规模。
 
    丰华家庭农场在阿荣旗新发乡长发村、大有庄村集中连片流转耕地4.15万亩,整村推进耕地轮作试点。孙景源说,规模连片经营不仅铲除田埂,增加了可耕种面积,还便于大型机械作业和新品种的集中推广。
 
    今年阿荣旗实施推广耕地轮作制度试点面积30万亩,据测算,今年轮作项目区通过节肥、节药和提高生产效率,亩均节本30元。大豆亩产平均260公斤,较非轮作项目区增产40公斤;高粱亩产平均505公斤,增产100公斤。轮作项目区节本增效6400多万元,亩均210元以上。实现了节肥、节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和提升耕地地力的目的,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蜜蜂授粉种出“放心牌”蔬菜
 
    邱端本报记者芦晓春
 
    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郭家务村是京郊有名的番茄种植村,每年1500多万斤的番茄从这里送往北京的各个蔬菜销售点,番茄种植也成为村里大多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在设施大棚中种植番茄,由于缺少授粉昆虫,番茄不能正常完成授粉过程。传统的种植方式中,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这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
 
    “每亩番茄有十几万朵花,全部授粉需要半个月。春天大棚里湿度大、温度高,人进去湿热难受,十分辛苦,如果雇人得花近1000元。”村民黎永军感慨。
 
    2015年,一项新技术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在郭家务村推广番茄熊蜂授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使用熊蜂授粉替代人工授粉,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替代简单的化学药剂防治病虫。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习惯,让农民增加了收益,也让番茄品质更好更安全。
 
    熊蜂对杀虫剂非常敏感,要用熊蜂授粉,就必须减少农药的施用。“我们在郭家务村推广了防虫网阻隔、灯光诱杀、色板防控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农民基本不用药就能防治病虫,熊蜂授粉有了保障,番茄的质量安全也有了保障。”北京市植保站高级农艺师孙海介绍。
 
    “这是一项很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却没有那么容易。”孙海告诉记者。为此,北京市植保站和顺义区植保站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郭家务村党支部书记马青海发动村里的农技员带动村民参与,2015年有100座大棚用了熊蜂授粉。
 
    功夫不负有心人,番茄的产量和品质给出了答案。马青海告诉记者:“使用熊蜂授粉后每棚番茄产量提高了3000斤,畸形果数量明显少了,番茄口感更好,收购商都抢着要,价格也比其他村的高,每座大棚收入增加7000多元。”而且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后,农药用量比以前减少了六七成,生产的番茄质量安全也更有保障。
 
    记者从北京市植保站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在京郊番茄、草莓等作物上逐步推广蜜蜂授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形成了以非化学防治为核心的蜜蜂授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实现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不仅为蜜蜂授粉提供了支撑,也保障了番茄、草莓等的质量安全。
 
稻虾共作一片稻田两样收获
 
    晏乾坤本报记者张培奇范亚旭
 
    “‘稻虾共作’综合种养生产全程无污染、无公害,不仅种出来的稻米外形饱满整齐、色泽白润透明、蒸煮清香扑鼻、入口柔韧爽滑、营养价值高,而且养殖出的小龙虾体大螯粗、肉多味美。”在河南省潢川县踅孜镇八里村的5000多亩“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基地,基地负责人鲁勇高兴地说。
 
    据介绍,稻虾综合种养每亩可产糯稻400公斤,龙虾150公斤,亩平均效益可达4000元以上,是单纯种水稻年收益的4倍。目前,河南省有两个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潢川是其中之一。“稻香虾肥农家乐,稳粮增收钱景好。稻田养虾,虾不离稻,稻不离虾,小龙虾成为生态稻米质量的一线‘监管员’。”尝到甜头的鲁勇明年准备继续选择综合种养。
 
    看着今年丰收的生态大米,鲁勇喜笑颜开地说:“‘稻虾共作’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一年可产生一季稻两季虾,每年9~10月稻谷收割后投放种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这批小龙虾便可收获。稻田需要排水整田、插秧时,就向稻田里注水,让尚未长大的幼虾从稻田排出,进入宽敞、充足的沟里生长。整田、插秧完成后再抽水,把沟里的幼虾引放到稻田里,让其继续生长。”
 
    据了解,小龙虾本身对水质要求就比普通鱼类高,在小龙虾的养殖水域内,必须使用生物农药等才可保证小龙虾正常生长,小龙虾可以吃掉害虫,排泄的粪便能成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另一方面,水稻收割后的秸秆粉碎还田发酵,又成为小龙虾的天然饲料。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中,水稻和小龙虾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
 
    2017年,潢川县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采用“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大力推广“种绿色稻,养生态虾”稻虾共生模式,打造“稻乡虾”和“虾乡稻”两个品牌,示范与推广“稻虾共作”无公害生产保优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模式、统一培训、统防病虫、统一订单生产,确保产出水稻绿色、安全、质优、味好,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稻虾共养”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节水农业破解作物“吃水”窘境
 
    苗凤强本报记者冯雷
 
    “喷灌能照顾到全地块,不会造成高处刚沾水、低处水流淌的情况,同时配合喷施根外追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等,一举多得。”河北省阜城县建桥乡西多村种粮大户多国元介绍起喷灌的好处滔滔不绝:“我种了500亩小麦,仅此一项,每亩地就节约40多立方米的水。”
 
    由于连年地下水超采,导致衡水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了8800多平方公里的“漏斗区”。身处其中的阜城县为实现地下水采补基本平衡,改善水环境,积极采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等举措,做活农业节水文章。
 
    阜城县是农业大县,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种植持续了上千年,小麦种植用水占农业用水量近80%。为此,该县大力推广节水抗旱小麦品种,通过实施冬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项目,在冬小麦生育期内减少浇水1至2次,实现节水稳产。
 
    为从根本上改变“小麦吃水”的窘状,该县通过季节性休耕,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4.4万亩。同时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花生、大豆、高粱等一年一熟制,今年全县新发展优质大豆10万亩、高粱2万亩、花生2万亩,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做到节水增收两不误。
 
    在阜城县阜星科技农业现代园区内,负责人殷三强指着烘干塔前红彤彤的高粱堆:“今年园区发展高粱种植2万亩,替代原来的玉米小麦种植,易管理、抗旱、节水、高产,亩均效益近2000元,一季收入相当于原来玉米、小麦两季的收入。”
 
    “这套滴灌系统真是好啊!一合闸就能浇水,省时又省力。”正忙着灌溉蔬菜的恒滨农业园技术人员说,“关键是省水,一亩地比原来节约用水三分之二。”
 
    瓜菜种植需水量较大,传统的漫灌不仅用水量大,而且地表长时间保持湿润,易导致病虫害发生,破坏土壤结构。阜城县农林局张志强介绍,“为此我们在西瓜主产区漫河乡全乡和部分温室大棚推广滴灌技术,根据瓜菜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适时适量滴灌,不仅节水,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
 
新理念激发新动力
 
    李竟涵
 
    东北的黑土地上早已冰雪覆盖,华北平原的设施大棚里正忙得火热,黄淮海平原田里的麦苗在静静等待春天,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绿肥作物长势正好,广袤田野上的几亿农民又走过一个种植季。
 
    2017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12358亿斤。“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发力,各级各地农业部门推技术、抓服务、防灾害,在粮食播种面积下降0.7%的情况下增产33亿斤,取得历史第二高产年的好成绩,殊为不易。与此同时,绿色发展理念正在为传统种植业注入新动力。
 
    这一年,耕地质量保护为稳粮增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成立,对全国43个主要耕地土类、850个国家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几万个数据进行分析,涵盖东北黑土区、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区等主产区,为今后耕地质量提升开出了“良方”。
 
    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扎实推进,范围扩大到192个县(市)。粮豆轮作、休耕区压采、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让单一的种植结构更科学,让累坏的耕地歇一歇,让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这一年,种植业结构调整为消费市场供给更多元的产品。
 
    老玉米不再是种地的唯一选择,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粮改饲”“粮改豆”……库存较多的玉米种植继续调减,特别是在非优势产区大幅度调减玉米面积,进一步扩大有市场需求的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青贮玉米、优质饲草等种植面积,种植业供给体系质量不断提升。人们的“菜篮子”产品供应越来越多样,越来越精彩。
 
    年终岁尾,农民们合上丰收的账本,又为新一年做好了打算:来年还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实现地增效、人增收、生态增绿,让绿色成为种植业的主色调。
 
2017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
 
    《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坚持以粮食安全、绿色供给、农民增增收收为为基基本本任任务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
 
分享到: 微信 复制网址 QQ好友 QQ空间 更多
 
 
0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