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黄淮海玉米落后美国20年,看种业老总们如何创新?(附部分最新玉米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23  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作者:李少泽  浏览次数:487
 

在国内,高温、干旱、病虫害频发,我国玉米在增产增收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外,无论是玉米产量还是品种创新,均落后于美国、荷兰等玉米发达国家,因此如何拓宽和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创新育种,选育高产稳产综合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变得十分重要。

种领未来,中国玉米品种最新成果信息发布会

9月22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十五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种领未来,中国玉米品种最新成果信息发布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15位种业公司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

会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种业信息与技术处处长王玉玺主持,他与来自全国的15家种企负责人共同发布了最新玉米品种信息,并就目前我国玉米行业面临的形势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

事实!黄淮海玉米落后美国20年


我国玉米种植密度与国外的高密度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密度提不上来,那么产量提升就会显得很乏力。据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发军介绍,国外玉米的共同特征是种植密度大、机械化水平高、单产水平高。玉米种植密度大多在5700-7300株/亩,平均单产750-1000公斤/亩,高产田块的产量超过1500斤/亩。

我国玉米种植主要密度范围在2500-5000株/亩之间,其中东北平均密度在4000株/亩左右,黄淮海4500株/亩,西北地区能达到5000株/亩,西南地区则普遍为2500-3800株/亩,但普通亩产只有400公斤左右,远远低于国外玉米单产。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也是玉米科研和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过去的50年里,美国玉米带的生产种植密度平均每年每公顷增加1000株,即每年每亩增加67株。美国的经验表明,生产种植密度每增加一倍,玉米产量大约增加1-2倍。

“新疆和黑龙江农垦的玉米生产水平与美国相差约10年,黄淮海与美国差距大约20-30年,东北部分地区相差约30-40年,而辽宁部分地区停留在美国50年前的水平。”宋发军表示,事实与数据告诉我们与美国玉米生产水平差距遥远。

创新!看种企如何各显神通


与国外玉米相比,我国玉米产业无论研发、营销还是服务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创新发展中国玉米成为行业谈论的热点。

如何改变育种理念?“根据各自公司的产业布局,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改变传统“闭门造车”的育种理念,进行开放式育种,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科研单位或者科技型企业的科研合作。”宋发军认为,只有改变育种理念才能推动玉米育种的进步。

据宋发军介绍,中农发种业与有特色又有优势的育种家建立委托育种模式,公司出资金与基地,而专家按照公司产业布局进行目标性育种。另外,公司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20家科研单位展开育种合作,推进转基因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等,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为育种顾问,为资源和技术引进、技术咨询、项目设计等方面提供技术和服务。

建立科研创新体系。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磊认为,通过建设科研创新体系能加速玉米育种的步伐。“以优秀的创新科研人员为生力军,通过建设生态育种站、试验站、玉米鉴定点等,构建科研创新体系。”

据田磊介绍,安徽隆平建立了覆盖全国主要玉米生态区的育种科研体系,相继建立河南济源育种站、山东齐河育种站等9个育种基地,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99个生态试点和162个绿色通道测试点,另外公司也逐步构建起玉米产业分子水平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技术研究平台、构建起了系统的商业化育种和生物育种技术体系。

推动商业化育种。“建成生物技术育种平台能实现现代商业化育种,现代化育种中,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技术、单双倍体育种技术,均是现在育种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总监李忠森表示,基因编辑创新种质资源,分子标记等现代化生物技术能有效推动玉米商业化育种的进程。

风向标!籽粒直收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农业生产正在经历一场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总监张健表示,中国农业尤其是玉米产业正在由小农生产向规模化生产转变、由以高产为目标向高收益为目标转变、由半程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转变。

我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存在诸多短板。例如机械化区域存在差异、玉米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也差异较大,其中整地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部分地区实现收获机械化,但是籽粒直收却基本没有普及,也就是说,实现玉米籽粒直收,就实现了黄淮海大田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推广籽粒直收,提高生产效益

“保守估计,玉米籽粒直收+晾晒的方式较比人工收获亩均降低成本约320元,比机械收穗降低成本约110元。”张健阐述着籽粒直收的好处。

同张健一样,河南富吉泰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继军博士认为,我国现有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籽粒直收的制约因素之一。

要实现籽粒直收,需要选育高产耐密适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就需要选育出适合籽粒机收、具有郑单958等大单品的综合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李继军在报告中指出,增密、抗逆和降低籽粒含水量是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的核心。

改造现有品种株型,增加密度,实现产量提升。缩短生育期,降低到95天之内(6月20前到9月21日前),玉米成熟时其籽粒水分要控制在25%以下,成熟后站秆10天,(到10月1日前后),以达到降低籽粒水分的目的。另外,提高品种抗倒伏抗逆能力,减少田间机械收获的损失。

不过,张健也表示,实现籽粒直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政府需要为籽粒直收工程建设做一些努力,如农机补贴、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创建农机化示范区(县)、加强农机化基础建设等。市场方面,种子企业要进行品种革新,研发培育早熟、脱水块、耐密、抗倒伏、易脱粒的品种;农机企业要研发配套机械,提高性价比、保证农机收获质量,尽量降低玉米籽粒破损率、掉穗率等。最终,全产业链共同构建籽粒直收的工程,从而降低农民种植成本,提高玉米种植效率。

附中国玉米品种最新成果信息(部分)

360截图20170923154537418


End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