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正文

推进场外期权在玉米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2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292
 

  本网讯(记者 孙鲁威 赵宇恒)9月19日下午,在大商所第十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召开前夕,由华信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浙江文德进出口有限公司协办的“玉米产业风险管理研讨会”在大连举办。会议分析了当前玉米市场形势,为与会者介绍了场外期权等衍生品在风险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对于当前玉米市场如何看?中粮贸易玉米中心总经理助理柴小峰做了玉米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价格展望。对于9个主产省区下年度的玉米面积及产量情况分析看,面积全部下降,产量有增有减。上一个年度,玉米深加工是农业供给改革的最大收益者,玉米价格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原料成本的下降,东北的补贴政策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下一个年度,乙醇推广得到政策支持,燃料乙醇需求量将从目前的不足260万吨增加到1000万吨以上,理论相当年新增玉米(包含替代品)需求超过2000万吨。2017/18年度,市场仍然维持缺口状态,但库存供应相对充足。在玉米价格提高,补贴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流转土地的种植收益明显增加,预计2018年玉米种植面积将出现恢复性增长。
 
  在专题论坛上,行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美峰认为,当前的玉米市场呈现了市场化概念下的非市场化特征。一是玉米面积各种调研数据层出不穷,但都没有调研出奇迹来,今年是平年,预测是产需紧平衡。二是在政府的监控下玉米价格快速回到合理位置,1400元/吨。这个价格成为公认的价格底部。国储拍卖把价格的底部抬升到1800元/吨,这两个价格形成了价格的大区间。三是大家对消费保持乐观,包括饲料增幅20%-25%。但是要警惕的一个陷阱是并没有人能掌握真实的数据,行业价格周期的规律并没有消失。这些非市场化特征的改变取决于政策的走向。一旦宏观政策转变,就出现难以扭转的局面。
 
  非市场化的特征给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华信物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信物产)衍生品部总经理马永波在演讲中提出,今天关注价格问题,就要关注衍生品如何管理价格。从2007年的货权买卖到2014年前的期货套保、期现套利、跨品种套利再到2014年以来的衍生品综合利用为产业链服务,从点价、保价、一口价长约,我国的期货公司已经实现了从风险管理到利润管理的一体化服务。目前国内场内衍生品规模约为2900亿,期货品种较为齐全,而期权目前只有50ETF、白糖、豆粕三个。场外规模约为1000亿左右,虽然规模增速相比前几年突飞猛进,但与产业体量相比仍然非常小。特别是流动性不好,仅有几家有接单能力的做市商。场外衍生品得最大特点是,用可以放弃的潜在收益,弥补不可承受的潜在亏损。只要把你的需求提出来,场外期权可以用各种组合画出你的收益曲线,哪怕是任何市场上不存在的产品,比如利润期权,包括压榨利润、养殖利润等等。
 
  产业客户如何进行风险管理与库存管理?华信物产机构风控中心副总监王星给出了五种业务模式,包括买断+回购协议,合作期现套利,加工企业委托采购+基差点,基差交易,利用场外衍生品。他说,目前我国农业企业利用基差的情况并不普遍,还是习惯传统贸易模式。期货市场就是改变传统习惯,让企业能够把握利润来源,从而把握时间差价、品质差价、地区差价这些基差的基本要素。在采取基差交易后,经营中的风险和收益与其绝对价格的变动脱离了关系,盈亏完全取决于基差的变化情况。换句话说,在采取基差交易后,绝对价格我们卖得高,并不一定挣钱,相反绝对价格卖得低,有可能是我们利润最丰厚的时候。企业由标准仓单——非标准仓单——不同地点接货——委托收购加工,不断向全产业链利润迈进。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