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三项新动能”驱动田野滚麦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31
 
 
——山东省青岛市百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见闻
 
    本报记者于洪光杨瑞雪
 
    6月,山东青岛小麦进入收获时节。记者迎着颇感干热的微风,吸吮着混合着麦香的空气,行走在平度市西南部田野上,抚摸着一处处长势喜人的金黄色麦田,揣摩着农民期待收获的喜悦!
 
    在平度市蓼兰镇冯戈庄村北,村党支部书记王中光指着即将收获的麦田说:“我们村属于青岛确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也是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区。今年种了1500亩小麦,经测产,亩产达600公斤以上。”
 
    谈起小麦生产,青岛市农委副主任史跃林面露喜悦:“青岛在连续遭受4年严重干旱的情况下,今年380万亩小麦依然实现了稳产丰收。预计单产可达416.8公斤,比上年增加3%。”近五年来,青岛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大田作物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农田农情监测网络化智慧化“三项措施”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是实现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三项”新动能,是粮食生产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经验、新途经。
 
    百万亩粮食功能区成了小麦“永久家园”
 
    在蓼兰镇,镇党委书记高志强说:“2014年蓼兰镇被青岛市政府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为14万亩。据6月5日测产,今年全镇小麦收获约14.27万亩,亩均550公斤以上,最高单产达750公斤以上。”
 
    “早在2013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建设百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搭建都市现代农业总体框架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粮食功能区已经成为青岛保障粮食产能的基础,成为小麦生产的‘永久家园’。”史跃林介绍,为了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14年青岛市政府出台了《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确定建设105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2016年将粮食功能区列入了《青岛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全面整合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实施了粮食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攻关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同建”。
 
    在蓼兰镇冯戈庄小麦收获现场,平度市农业局长孙坚介绍:“蓼兰镇也好,冯戈庄也好,都是平度小麦生产的典型样本之一。2014年以来,平度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在西南部规划建设了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及项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实行成方连片的规模化种植,集成推广了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粮田。今年粮食功能区的50万亩小麦,亩均可达562.5公斤,成为青岛的“金色粮仓”。
 
    6月上旬,由青岛市农委统一组织,对全市小麦进行了测产。在105万亩粮食功能区,根据2100个的样点测产,小麦平均单产达525.9公斤,高出全市小麦平均水平约30%,粮食功能区很好地发挥了粮食生产“稳定器”作用。
 
    史跃林充满信心地说:“到2017年底,青岛将全面完成105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任务,示范方平均年粮食产能达到1.1吨粮田指标,形成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粮食产业带。”               
 
    率先在全省规模化示范推广小麦水肥一体化
 
    在平度市青农良种合作社,理事长侯元江介绍,2016年合作社根据青岛和平度农业部门安排,进行了小麦-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试验示范。今年,又搞了1200亩小麦、300亩马铃薯和花生的水肥一体化种植。据测产,1200亩水肥一体化种植小麦,亩均达693.7公斤,比传统浇水施肥模式亩增加90多公斤,增长15%以上。
 
    “从试验看,大田作物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不仅省水效果很明显,节肥可达30%,而且节省灌溉时间和用工效果突出,增产效果和总体效果都很好,还很绿色。”侯元江深有体会地说,用传统的软管方式浇灌小麦,每人每天能浇5亩左右,1200亩小麦浇灌一次需要用工240个。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需要购买安装过滤器及施肥装置、主管道、支管、毛管、配件等,每年亩均投入约100元;每人每天可灌溉40亩以上,是传统软管灌溉的8倍多;今年1200亩小麦,2个人用了13天,就进行了2次滴水滴肥,平均每次用工26个,节省人工成本达4万元以上。
 
    胶州市农业局局长杜润生介绍,早在2011年,根据青岛市农委安排,胶州市就在里岔镇赵家岭村进行了小麦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的探索试验,规模为10亩。2013年,在洋河镇金色家园家庭农场,建设了30亩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试验示范田。2013年至2015年,胶州的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点,亩均产量分别稳定在600公斤和900公斤以上,增产增收效果很显著。
 
    “2015年青岛市农委在平度市蓼兰镇、胶州市洋河镇、即墨市普东镇、莱西市姜山镇4个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域,建设了4个百亩以上的小麦-玉米周年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方。”青岛市农技站副站长李松坚说,2017年青岛市整合农业教学科研机构、农技推广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力量,在粮食功能区进行了小麦-玉米大田作物水肥一体化种植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平度、莱西、即墨、胶州4个市建设了3处千亩以上、7处百亩以上的试验示范方,面积达5000多亩,率先在全省规模化示范推广了小麦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小麦各示范方在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吸引了青岛及周边地区数百名种粮大户的现场观摩考察。
 
    在莱西市姜山镇种粮大户王志涛的1000亩小麦田里,莱西市农技站站长万更波介绍,在探索小麦水肥一体化种植的同时,近年来以粮食功能区为平台,筛选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良种,集成推广了小麦宽幅精播、氮肥后移、机械镇压、“一喷三防”“一主多辅”轮作等技术,形成了良种供应、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机种机收获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
 
    李松坚颇显自豪:农业无人飞机等一些新型农机具,前些年只有听闻、未曾目睹,现在“已经飞进寻常百姓家”。春管时节看打药,只看飞机天上转,不见农民田里忙,在青岛已经成为常态。
 
    麦田农情监测基本实现网络化、智慧化
 
    在胶州市洋河镇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胶州市农技站站长李正家指着农田环境监测系统介绍,像这样的监测系统,胶州规划建设了11个,科学地分布在粮食功能区内;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可以形成农业生产管理的决策依据,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在今年小麦生长中后期,通过对主要粮食功能区的农田墒情监测及气象分析,我们得出了小麦收获期较常年提前5天的预测。”李正家说,针对这一预测,农业与农机部门配合,提前做好了农机调度等夏收夏种准备工作;6月5日至6日胶州市发生一次降雨过程,通过对农田墒情监测信息分析,得出了里岔、铺集、洋河等镇街的夏收地块基本上可满足夏播条件,于是在第一时间通过新闻媒体,发动农民及时进行夏种。这套农田环境监测系统的建成,基本上实现了大田农业生产农情监测的网络化和智慧化。
 
    谈起智慧农业建设,胶州可谓先行一步。杜润生介绍,2015年胶州市投资120万元,应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建设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智慧化。两年来,通过对农业生产信息的采集、汇总、分析和发布,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了实时的科学的数据信息、技术指导、智能控制、监测预警及监管、发布等服务。
 
    平度市农技站站长朱瑞华深有感触,在今年小麦条锈病防治中,农技人员发挥农田环境监测系统的监测预警功能,利用孢子捕捉仪收集空气中的病原菌孢子,进行定期显微镜检测,提前10天掌握了条锈病消长动态,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全面实施了小麦“一喷三防”。远程农田墒情监测、虫情监测、孢子捕捉仪、视频监控等智能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深度结合,让农技推广更及时、更精确。
 
    李松坚介绍,为了探索推进粮食生产管理信息化、智慧化,青岛市制定了智慧农业发展规划,集成应用农业发展规划与物联网技术,在黄岛、平度、莱西、即墨、胶州5个区市,选择了20处具有代表性的地块,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20个大田作物农情环境远程监测点,形成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实现了粮食功能区作物农情24小时动态观测,实现了土壤墒情、温光环境、自然降水等农情参数的小时更新和智能预警,实现了重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等;在今春的旱情预报预警、条锈病防控预报等方面,做到了及时准确,实现了智慧调度。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