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破解高产施肥环境矛盾 推动化肥零增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23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作者:张莉  浏览次数:35
 

 
    5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以下简称德州实验站)召开化肥减施增效长期试验与新型肥料示范现场会。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出席现场会并讲话。 
 
    与会领导和专家观摩了化肥减施增效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群和增值肥料绿色超高产创建试验。据资划所肥料与施肥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德州实验站站长赵秉强研究员介绍,团队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系统揭示了不同肥料类型和施肥制度下作物产量与品质演变规律、土壤培肥特征及其环境效应,提出了“化肥与有机肥科学配施是破解高产施肥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的科学论断,建立了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实现高产、培肥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高效施肥理论体系。此外,该团队建立了载体增效制肥新理念,创立了利用“生物活性增效载体”提升化肥产品性能与功能、开发高效肥料新产品的技术途径,开拓增值肥料新产业,研究发明的增值尿素、增值磷铵、增值复合肥料等系列新产品,在我国30多家大型化肥、化工企业实现产业化生产,产能超过1000万吨,产量500多万吨,推广面积过亿亩,增产粮食45亿公斤,制定的《含腐植酸尿素》《含海藻酸尿素》《海藻酸类肥料》3项增值肥料产品国家行业标准于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增值肥料已逐渐形成新产业。 
 
     陈萌山高度评价了德州实验站50多年来的科研工作,他强调,实验站的科研工作具有国家行为、基础性质和历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科研工作,是战略性的科研成果。实验站几代人的坚守和担当,形成的链式科研行为、战略眼光、科学视野和科学素养令人敬佩。当年的实验设计与当今的实验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几十年的实验材料所累积的科研成果在当今得到推广和使用,这样特别的科研团队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很高的学科水平。他强调,实验站创造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致力于土壤肥料的科学兴趣以及严谨、细致的求实作风,是中国农业科学家献身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陈萌山指出,德州实验站的建设成就难能可贵,这与中国农科院“十二五”期间实现重大科研成果数量成倍增长有共同的经验。一是组建了适应农业科学规律的科研团队,二是建成了一流的试验基地和科学平台,三是科学命题来自于农业生产实践,契合了国家重大需求。实验站的成功正是因为形成了内陆盐碱地改良、大面积黄淮海中低产田综合开发,高产高效创建等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性的科研命题,建立了独特的科学基地平台,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实验站精神。
 
    陈萌山要求,资划所要按照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全面推进期的目标任务要求,把德州实验站和资划所优势学科结合,率先建成国际一流实验站。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农业要素监测、农业基础数据获取等方面进一步丰富监测内容、实验内容,在创新平台、技术集成示范方面进一步规划、增加布点。要完善团队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年骨干的培养,完善平台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内部管理。院机关相关部门要按照问题导向的要求,优先集中精力推动解决实验站现有问题。
 
    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陈友权,中国农科院基本建设局局长刘现武、院办公室副主任姜梅林、科技管理局副局长熊明民、人事局副局长李红康、财务局副局长韩小玲、成果转化局副局长王述民、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沈银书,以及相关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的80余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此次示范现场会。(通讯员 张莉)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